【關鍵詞】幼兒 生活細節 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A-0049-01
生活是產生藝術的源泉,同樣,生活也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環境。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形象生動的生活細節,讓幼兒心里有話要說,嘴上有話可說。這也體現了綱要中“抓住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的精神實質。
一、在生活中尋找話題,引導幼兒學習說話
要想讓幼兒輕松自由地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成人就必須創造“輕松無壓力”的語言環境,這是實現與幼兒平等對話的必要條件,同時也體現了教師、家長對孩子人格的尊重。因此,教師要抓住一切機遇,隨機、隨意地在生活中尋找話題,通過問答與對話的形式引導幼兒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如晨間談話活動時,老師可隨意跟幼兒交談:今天你吃的什么早飯?和誰一起吃的?喜歡嗎?是誰煮的?今天是誰送你上的幼兒園?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人?他們在做什么?有你熟悉的人嗎?你有沒有跟他們打招呼?家里人離開了,你跟他說再見了嗎?以幼兒在家吃早飯,而后跟家長到幼兒園,以及在園門口跟家長告別為線索,教師可抓住線索中的每一個細節,用非正式的問答形式、親切的語言跟幼兒交流。既拓寬了語言表達的范圍,豐富了語言交流的內容,又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幼兒的語言技巧。同時這樣的簡短交流,不僅讓教師了解了幼兒基本的生活習慣,以便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因勢利導,而且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來自父母和親人的關愛,培養幼兒初步的感恩意識。
二、在活動中抓住機遇,引導孩子學習語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的個別交流、幼兒與幼兒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因為是自己親歷的活動,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就會有話可說,說話興趣自然是水到渠成,因而提高了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小班幼兒剛入園的時候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如他們午睡起床的時候,要么坐在床上一動不動,眼睛看著你;或者拿著衣服看著你,說:“我不會穿?”遇到這樣的孩子,教師應及時用語言提示孩子思考,一方面幫助幼兒尋求解決的辦法,另一方面讓幼兒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教師可順著幼兒的話題說:“不會穿怎么辦呢?”旁邊馬上有孩子插話:“請人幫忙。”“怎么請人幫忙?”孩子看著老師無語……教師等了一會兒,孩子還是不做聲。這時候,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幼兒的思維“短路”,盡快言語引導,以防機會殆盡,喪失最佳教育時機。
通過這樣的語言交流,可以讓孩子們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掌握求助的語言交往技能。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需要關注的是幼兒之間的個性差異,特別是那些接受信息較慢、模仿能力較弱的幼兒。跟他們的對話交流要保持語氣親切,適當地重復引導,既可以緩解幼兒內心的焦慮,又幫助孩子逐步掌握交往的技能。
三、在課堂中著眼于生活,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幼兒要做到隨機激勵,讓他們在內心產生口頭表達的欲望,進而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所以,教師在培養和訓練孩子語言能力的時候,不能只注重每日幾十分鐘的語言教學活動,而應特別關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各個細節,引導孩子將話題引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回歸到大自然中,回歸到自己親歷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這樣一來,大多數幼兒在課堂上隨時都有表達的愿望了。
大班的點點小朋友拿著一張畫有大樹的鉛畫紙走到我面前,說“劉老師,我畫的大樹好看嗎?”大樹的形象很不錯,旁邊的小朋友也隨聲附和:“點點的大樹真好看!”一陣輕聲輕氣的聲音隨后而來:“大樹媽媽太寂寞了,一個人多沒意思呀!”我側過身體,原來膽小的敏敏發出了不同的心聲。我馬上接過話題,“是呀,大樹媽媽一個人站在那里,太孤獨了!小朋友幫忙想想辦法。”“可以請小動物們到樹底下來玩。”“請哪些小動物來呢”“小兔。”“為什么請小兔?”“小兔很溫柔,可以陪大樹媽媽說說話。”“可以請小猴子,它們可以在樹上玩,逗樹媽媽開心。”“還可以請小狗,我喜歡小狗,樹媽媽一定也很喜歡。”……
好一幅溫馨的畫面,充滿了甜甜的味道。話題之所以被擴展開,氣氛之所以如此活躍,是因為孩子們將圖畫內容融進了自己的日常生活體驗,為圖畫中的大樹勾勒出豐富的畫面,表達了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與憧憬。
幼兒的語言發展,需要教師及時觀察和感知幼兒的生活,從孩子們的生活中挖掘并生成更多的話題。同時構建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激發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將這種語言教育的引導和滲透,時時處處深入到幼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從而更好地促進其語言能力的健康發展。
(責編 黃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