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天鵝的故事》 教學設計 反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A-0051-02
《天鵝的故事》是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筆者先后兩次執教了這課。兩次的教學設計不大相同,收到了大不一樣的效果。以下分別是兩次教學課文第五自然段的片段。
【第一次執教】
師:(小黑板出示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內容)同學們,輕聲讀讀這一小節,邊讀邊想象老天鵝破冰時的情景。
(生讀課文。)
師:剛才大家都讀得很認真,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一段課文,邊讀邊劃出有關描寫老天鵝動作的詞語,然后用手演示一下老天鵝是怎樣破冰的。
(生劃詞,試著做動作。)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給大家邊說邊演示一下?(拿下貼在黑板上的老天鵝的圖。)
師:其他同學注意觀察,看看他哪些動作做到位了,哪些還要改進的。
(一生邊說邊把天鵝的圖舉過頭頂,而后摔到講臺上。)
師:對這位同學的演示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1:書上說是“老天鵝像石頭似的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他做老天鵝沖下來時不夠重。
生2:他很大方,但沒有把“騰空而起”做出來。
生3:他把老天鵝破冰的動作做出來了,但老天鵝是用胸脯和翅膀撲打冰面的,而他是讓老天鵝的頭朝下的。
師:大家觀察得十分仔細。誰再來演示一下?
(生演示。)
(比第一位學生動作有力了一點,速度快了些,但仍感覺沒做到位。)
師:這次好多了。我們一起來試著邊讀課文邊演示一下。
(生邊讀課文邊演示。)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自然段,想一想老天鵝為什么要這么做?它的用意何在?用這樣的句式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老天鵝?(出示:這是一只 老天鵝,它 。)
(生讀課文。)
師:現在我們來一起交流一下。
生1:這是一只勇敢的老天鵝,它不顧自己的身體重重地撲打冰面。
生2:這是一只頑強的老天鵝,它一次又一次地撲打冰面。
生3:這是一只為別人著想的老天鵝,它為了大家能吃到食物,不怕痛苦撲打冰面。
師:讓我們懷著對老天鵝敬佩的心情一起把課文讀一下。
(生齊讀課文。)
……
【思考】
一、語文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發展學生的語言素養,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受到人文的熏陶。任何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應為這個目標服務。課堂教學中,為了追求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常常使用一些課件、頭飾等輔助手段來進行教學,這無可厚非。但如果當這些輔助手段不能起到預想的效果,甚至成了裝飾時,倒不如把那些“枝蔓”打去,采用一些樸實的教學形式來進行教學。
二、教學說到底也是一種服務,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課堂中學生應當占據主體地位,這勿庸置疑,是不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悟去評,就是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了呢?這顯然是不恰當的。在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學生只有在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示范下才能學得更主動、更有效。
三、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在教學一篇篇融形式美和內容美于一體的課文時,我們應該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去感悟、體味隱藏在文本深處的人文性的東西,對情感的體會、感受不能僅僅落實在淺層次的“知”上。教學時只有充分挖掘出文本的內涵,上出濃濃的語文味來,才能實現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
基于以上的幾點思考,第二次教學中筆者對第一次的教學預設進行了修改調整,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第二次執教】
師:輕聲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老天鵝破冰時的情景,在你認為值得咀嚼的詞的下面作上著重號。
(生讀課文圈重點詞。)
師:看到你們讀得那么投入,老師也想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了,可以嗎?
生:可以。
師: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聽。
(生閉上眼睛,師聲情并茂地讀課文。)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那老天鵝突然張開大大的雙翅,急速地飛到半空中,又從半空中俯沖下來,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冰面微微顫動了一下。
生2:我仿佛看到了老天鵝幾次撲打后又一次飛向空中時,冰面的上方有一些細小的絨毛,冰面上也有一些白色的羽毛。
生3:我仿佛聽到了在老天鵝從半空中沖下來,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時,發出了一聲“轟”的巨響,接著是第二聲,第三聲……
生4:我仿佛看到了冰面上留下了幾滴鮮紅的血跡。
生5:我好象聽到了老天鵝每重重地撲打一次,都會發出一聲尖利的叫聲,給人的感覺非常的痛。
師:大家說得好極了。把我們剛才聽到的看到的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誰來試著讀讀這一自然段?
(生讀,剛讀完掌聲響起。)
師:掌聲說明了一切,我覺得他讀得特別好的地方是把“騰空而起”、“像石頭似的”、“重重地”突出來了。讓我們像他那樣一起來讀這部分課文。
(生齊聲讀課文。)
師:課文學到這,我不禁有幾個問題要想問問老天鵝。
師:老天鵝呀老天鵝,你難道是鋼鐵身軀,你難道不怕痛嗎?
生1:我不是鋼鐵身軀,撲打冰面時是很痛,但是不這樣又有什么辦法呢?
生2:我不是鋼鐵身軀,我也知道撲打冰面會很痛,但是不打開這厚厚的冰面我們哪來食物填飽肚子呀!
生3:我不是鋼鐵身軀,我也很怕痛,但是我們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生4:我也是血肉的身軀,怎么會不怕痛呢?在沒有食物吃的困難面前我們只有勇敢地去克服,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師:老天鵝呀老天鵝,你難道沒有看到冰面上的斑斑血跡和片片羽毛嗎?
生1:我是看到了,但沒有付出哪有得到呢?
生2:我看到了,只要大家能吃到食物,這點血跡和羽毛又算得了什么呢?
生3:我看到了,只要其它的天鵝不被餓死,我受點傷也值得呀!
生4:我看到了,不要說是這點血跡和羽毛了,就是用我的死換取能使大家生的食物我也心甘情愿呀!
師:老天鵝呀老天鵝,憑著你的威望完全可以指揮其它的天鵝去破冰,而你卻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生1:我是天鵝群中年紀最大的,我應該為年輕的天鵝做榜樣。
生2:我是它們的長輩,我怎么舍得我的小輩去撲打呀,萬一有個閃失那可怎么辦啊?
生3:它們都還很年輕,我已經年紀大了,受點傷也無所謂了。
師:多么了不起的老天鵝呀,不由得使我們肅然起敬,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一次來感受一下老天鵝破冰的場面吧。
(生齊讀課文。)
……
【再思考】
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通過教師的示范、啟發、引導,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合作,讓學生有所頓悟,有所提高,這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有限的時間里用最簡捷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達到情、智共生,以至情、智共升,這是我們所追求的。在教學中,如何恰到好處地架設好橋梁,鋪設好平臺,讓學生與學生、教師、文本進行有效的對話,這是我們教師要做的關鍵所在。
語文學科有別于別的學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形式,還要感受語言所蘊涵的情感和品格,要讓學生在頭腦中不僅留下語言,還要留下情感。教師只有挖掘出教材內在的意蘊,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出簡潔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扎扎實實地開展訓練,才能保證課堂上書聲瑯瑯,議論紛紛,高潮迭起,激情飛揚,學生才會真正學有所悟,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