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 關注 細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A-0061-01
老子曾說:“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的確,精彩的數學課堂離不開教師對教學細節的把握與處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關注細節就是關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要素是否滲透新課程的理念,關注科學的教學觀是否融合到每一個教學行為中去。
一、領會教材細節,讓課堂具有靈性
教材是專家精挑細選出的知識的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只有把握好教材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真正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賦予教材更廣闊的空間,使教師教得有新意,學生學得有創意。
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平均數》一課,教材上呈現的例題是4名男生、5名女生進行套圈比賽,讓學生判斷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筆者在教學這題時并未直接出示這樣的例題,而是創設了一個打靶的情境:讓3名男生、3名女生交替上前來打靶,一組打完后追問學生誰贏了及判斷的理由。當6人比賽結束,發現女生心情較低落。這時老師加入女生隊伍射了一靶,使女生的總分超過男生,激動地宣布女生贏了。這時有男生憤慨地提出不公平,因為男生只有3人,而女生有4人。這時筆者因利勢導引導學生思考當人數不相等時又該如何來判斷誰射靶的整體水平。在這洋溢動態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很快揭示并理解了平均數的含義。
這樣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細致的創造加工,讓教學情境一下子富有生機活力,取得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學生以積極的狀態參與課堂學習,在玩中真正體驗到數學獨特的魅力。
二、注重傾聽,關注學生創新
傾聽學生的心聲,是數學教師上課過程及時獲知學生的思維方式及思維結果的好方法,也是一種能夠讓學生更加親近教師的修養。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答語,在傾聽中領會學生的意圖,發掘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譬如:一位老師在六年級數學總復習時,遇到這樣一道題:一條水渠,李叔叔單獨修,需要6天,王伯伯單獨修需要8天,李叔叔和王伯伯每天的修水渠的長度比是( )。學生容易做成6∶8=3∶4。這道題中已知的是兩人的工作時間,而題目的問題是工作效率的比,所以不能直接用時間比,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去解決:一是假設法,先假設這條水渠的長度,再算出工作效率的具體數量,二是應用分數應用題的知識,分析兩人每天分別修了這條水渠的幾分之幾,然后再相比。學生們根據老師的提示,嘗試練習,匯報時學生們大部分都能得到正確結果是4∶3,此時一位男生檢舉同桌女生沒有任何的式子,答案也是對的,懷疑是抄襲了自己的答案。老師問該女生:“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嗎?”該生委屈地搖頭,接下來老師并沒有因為公開課的時間問題,大膽地讓這位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看著老師鼓勵的眼神和信任的表情,這個靦腆的女學生終于向師生們介紹了自己的想法:兩人修的同一條水渠,那說明工作總量一定,而根據比例的知識,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反比例,所以工作時間比是3∶4,那么工作效率比就應該是4∶3,這樣它們的乘積才一定。
我心里暗暗為孩子精彩的思維叫好,更佩服這位老師對孩子那種人文的尊重,因為他摒棄了公開課的俗套顧慮而去認真傾聽,讓學生的精彩思維得以展現,讓課堂真正閃爍著創新的光芒。
三、做精生成細節,讓課堂更具理性
教師教育對象是具有鮮活生命的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會有預案之外的情況出現。對于這些“節外生枝”,教師不能置之不理,而應正確且智慧地針對學生隨機生成的教學細節進行有效的指導,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因這些生成資源開出絢麗的花朵,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如一教師在教學“認識鐘表”時,首先出示一些以動物圖案為背景的美麗的鐘表,讓學生說說從鐘面上發現了什么。學生們有的發現了長針和短針,有的發現了鐘面上有12個數字,有的發現了每一大格里有5小格……當有學生說出小兔鐘面上的時間是5點時,這是教師事先沒有想到的,但教師并未進行簡單的擱置,而是捎帶激動地追問學生是如何知道的,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說說。這樣在肯定了學生的發現的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起點,最后讓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發揮小組的共同智慧來制作一個鐘表。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取決于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和對每個細節的入微處理,我們應給予高度關注。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