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興趣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A-0070-02
“教語文,要緊的是把學生的心抓住,使學生對語文有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感情、求知欲,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而產生的,是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長期地、耐心地、細致地啟發、誘導、培養形成的。”所以如何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探求動機,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科的濃厚興趣,就成為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探究的問題。
一、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是每個語文老師的希望,為了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必須讓學生對語文老師有一定的好感,在學生心中樹立一種可親可敬的形象,學生自然會“親其師,信其道”,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容易接受教育。
(一)加強自身語文修養
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藝術。語文教師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引路人和楷模,其學識修養和語言藝術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效率。如果每一堂語文課不僅能豐富學生見識,而且能夠讓學生陶醉在教師豐富多彩的語言藝術中,給人以美感,讓他們對每一堂課都充滿期待和渴望,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喜歡上語文。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求教師做到博學精深,而且要求我們在課堂中呈現語言的精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領略到語文老師的魅力,并潛移默化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熱愛每一位學生
由于學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長因素的不同導致學生的素質有所差別。新課程改革要求老師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提高。因此,教師要善于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氣氛,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熱愛。
例如,在早讀中,筆者特意安排讀書讀得好的學生跟讀書有困難的學生坐在同一桌,并鼓勵他們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取,學生也沒有辜負老師對他們的期望,一個愿意教,一個樂意學,效果很好。在語文課當中,經常有一些學生針對課文里的內容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筆者總愛夸他們愛思考,腦筋轉得快,并為他們耐心地解答問題。當然,也有一些學生不經思考脫口就問的,筆者也會笑著請他坐下來,對他說:“不著急,慢慢想,想好了再問,老師還會聽你說。”這樣,很多次下了課筆者離開教室,也有學生追著問問題。教師只要用心付出自己的愛,就能換來學生的喜歡。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想教學成功,首要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自能學習,自主發展為宗旨,變以“教師講為主”為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主動自讀自悟為主”,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當中,主要以識字教學為主,并且識字量很大,一個詞語要先教幾次拼音,再教讀幾次。學生并沒有多大的興趣,剛開始還比較認真,再讀下去就缺乏了耐心。這是因為學生總是處于一種被動狀態,找不到學習的動力。于是,筆者改變了教學方式,課前預習先讓學生默讀一次課文,再給生字注音、組詞。在課堂上筆者把生字寫到黑板上,再指名讓學生給生字注拼音、寫組詞、讀組詞,寫錯的、讀錯的,讓臺下的學生給予糾正,并讓其當小老師領讀。這樣,很多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所以學生樂意預習,在課堂爭著當小老師,課堂氣氛比較熱烈,學生越學越勇,越來越有自信。
教師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創設一個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積極的心態下不斷探究,不斷提高和發展。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三、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快樂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遵循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多種有趣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精心設計的情景教學,能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一年級語文下冊《春色的色彩》,筆者課前準備了小燕子、小麻雀、小黃鶯的頭飾,在品讀課文時分別讓三位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三位學生有聲有色的對話,深深地吸引了其他臺下的同學,他們紛紛地舉起小手,要說一說其他動物對春雨的評價。在這樣有趣的課堂中,表演者得到了情感體驗,聽者也獲得了相應的知識。單一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課堂的需要,老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特點,隨機應變地選擇教學活動。對于識字教學,可采用猜謎、編故事、開火車、扮“小老師”等形式;對于一些內容抽象的課文,則可采用播放課件或錄像的形式;對于一些通過實踐才可以出真知的課文,可采用演示法。
總之,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寓情趣于教學,在這樣生動有趣的課堂中,學生體驗到了快樂,也收獲了知識,真真正正想學,要學,樂學。
四、多鼓勵,少批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
在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渴望著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作文是最頭疼的。由于心理原因,害怕自己寫不好被老師批評,不少學生選擇了抄,老師為了貪圖方便,經常是一個“閱”字加上評改日期,學生感受不到老師對自己作文的關注。有些學生作文基礎不牢,寫出的作文不太理想,老師對學生的作文只是粗略一看,簡單地寫上:“格式不夠正確”,“語句欠通順”,“不符合寫作要求”等之類冰冷的評語。相反,有時學生的選材不夠準確,但是有些句子表達得相當不錯,老師這時候針對他的錯誤進行小批評,對他的優點進行大表揚,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例如,有一次作文,一位學生是這樣描寫他的爸爸的:
我的爸爸身體很胖,當他睡在我家的木板床時,我看到床板都快被他壓彎了……
看到此處,筆者被他的幽默句子逗樂了,雖然他這樣形容他的爸爸是有點過分,但筆者沒有過多地去批評他,而是寫上這樣的評語:
你的書面表達能力不錯,句子寫得很幽默,老師看了都被你逗開心了!
在后來的作文中,他所選的內容比較新穎,語句也表現得很灑脫。僅僅在作文本上表揚學生是不夠的,他們更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別人的認可。教師應盡量抽多一些時間對學生寫得好的方面進行表揚,對于好作文,分類整理,把它們貼在教室的作文角上,讓他們體會到寫作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樹立他們對寫作的信心。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