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民族寄宿制小學 學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04-02
隨著學校布局的調整,一批農村寄宿制學校應運而生,寄宿生管理成為民族學校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在此,筆者結合所在學校的實際,談談民族寄宿制小學的學校管理方法。
一、營造和諧溫暖的生活環境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漢、壯、瑤、苗等多民族寄宿制學校。少數民族學生(特別是瑤族、苗族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環境陡然改變,加上語言交流上的障礙,容易出現壓抑、自卑等心理障礙,對其學習造成了不良影響。另外,由于漢、壯、瑤、苗等多民族學生同校混合編班,共同學習、生活,他們之間團結問題也很重要。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在師生中加強“三個離不開”的教育,即“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各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教育。我們主要從激發民族感情入手,努力在師生中間建立起民族團結的紐帶。經常宣傳、學習相關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團結”為主題,開展各民族歌舞活動。要求教師對待學生必須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給他們以學校大家庭的溫暖,讓學生感到在校如在家。為了使學生能盡快地適應寄宿生活,學校挑選責任心強、富有愛心的教師擔任宿舍管理員。還建立班主任責任制,要求班主任經常深入寄宿生當中,了解和掌握每個寄宿生的心理及學習動態。教師們為生病的同學送藥送水、精心護理,手把手訓練學生折疊衣被,把學生請到家里過節,為學生墊生活費等事例舉不勝舉。真情打動人心,師生的心貼得更近了。同時,學校根據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做菜注意葷素搭配,使學生吃得順心,住得舒心,學得安心。
學校針對不同年級寄宿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特點,探索科學、民主、嚴格的管理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創設人文化環境,實施人情化服務。一是在寄宿學生中實施“親情連著你我他”的親情管理制度。根據本地就近聯姻的現實情況,我們采取“哥管弟、姐管妹、大管小”的方式,讓學生時刻生活在親情中。二是實施“民族情誼你幫我我幫他”的民族情管理制度,在少先隊員中開展“奉獻愛心”活動。對新入學的寄宿生尤其是低齡兒童,學校更加細心周到地對其關心、關愛和監護,幫助其盡快適應寄宿生活,防止學生因思家或不適應集體生活而私自離開校園等現象發生。對于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學生,學校統一登記造冊,在管理的過程中對其加以特別關照,從生活到思想指定班主任全面承擔父母的責任,讓這些學生隨時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親人的關愛,使他們在充滿親情的環境中健康成長。營造融洽和諧、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讓學生有“學校就是家,老師勝親人”的感覺。
二、打造安全健康的育人環境
辦農村寄宿制小學,難點在安全,關鍵在管理,根本在質量。寄宿制小學的安全工作牽涉著千家萬戶,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農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教育的基礎和保證。我們的具體做法是:1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認真執行安全檢查制度,安全領導小組定期對學生宿舍進行安全檢查,查找安全隱患,消除不安全因素。2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在學生中開展各種安全教育活動(如發放“安全須知”手冊,張貼安全掛圖,開展“安全教育宣傳月”、“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周”等活動),使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自護技能。重點做到“安全問題天天講”,并做好相關的記錄。對低齡學生嚴加照護,對高年級學生重在宣傳教育。3嚴把食品衛生關。首先是把好采購關。其次是把好操作衛生關,要確保洗滌、加工、操作、供應、保潔等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衛生標準。4加強學校內安全管理。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積極構建現代化的學校安全技術防范體系,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積極開展應急演練,建立安全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社會化的長效機制。5加強安全設施建設。學校為學生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校舍、場地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大力推進校舍、教學設施、生活設施標準化建設。6狠抓交通安全管理。加強對日常交通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和自我安全防范的意識。學校經常播放有關交通安全的光盤,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經常開展主題班會,舉辦交通安全知識專題講座,辦黑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同時,嚴格學生出行管理,加強對學生家長的交通安全教育,建立家校聯系制度。學校主動和家長聯系,共同落實走讀生的安全監護措施,切實保障學生出行安全。適時召開家長會,簽訂《學生安全管理責任書》,明確校方與家長的職責,共同配合管理,確保寄宿學生的校內外安全。
三、最大限度地發揮寄宿制學校的優勢
寄宿制學校的優勢在于整合了教育資源,相對以前的小規模學校而言,能讓教師和學生得到更大的發展。寄宿制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走向正規以后,擴大了民族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民族學生的學習成績。由于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在校時間多,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閱讀課外書籍,增長見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彌補課本知識的不足;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接受教師的輔導,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了學業成績。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揮寄宿制學校的優勢。一是通過加強校園民族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讓學生參與學校的文化建設,為這些淳樸的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寄宿學生體會到成長的喜悅。二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培養其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如在小學低年級中開展“個人衛生習慣養成”的主題實踐活動,在小學高年級中開展“內務整理大比武”的主題實踐活動,充分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資源。例如,我校根據自身特點,組織寄宿生開展小種植、小養殖、小實驗等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三是學校充分利用學生的寄宿時間,組織寄宿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拓展素質教育的時空。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激發學生的生氣和活力,使寄宿學生獲得更多的綜合素質培養。校園生活的充實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寄宿生在性格上的缺陷。
總之,我們應合理有效地利用民族寄宿制學校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民族寄宿制學校的教育優勢,促進民族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