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94-01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面向普通中小學全體學生開設的必修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許多教師認為,目前農村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舉步艱難、困難重重,甚至無法開展,主要原因是農村學校物質條件嚴重不足。而筆者認為,只要我們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也可以開展好實踐活動課。在此,主要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
一、從學生最需要的事情入手,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
要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先讓他們對實踐活動產生興趣。筆者認為,要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可以從他們最需要的地方入手。例如,農村小學生最快樂的事莫過于過春節。在春節期間,他們可以買新衣服,向長輩問候時還能得到紅包。但是,如果他們表現得沒有禮貌或者禮儀不周,長輩就不一定會給紅包。于是,我以此為由頭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好禮儀。我讓一些學生扮成各種人物,設定一定的場景,讓另外一些學生會見他們,讓他們表現恰當的禮儀,如稱呼、鞠躬等。在活動中,學生的熱情很高,很快就掌握了一般的禮儀。我繼續拓寬學習禮儀的內容,如穿著禮儀、握手禮儀等。經過半個學期的實踐活動,學生的思想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禮儀行為也規范了。
二、充分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然而,農村學校里能直接用于實踐活動的物質資源較少。在筆者所執教的學校,連一支電烙鐵都沒有,更談不上航模和機器人了。這給實踐活動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于是,筆者要求學生收集身邊的廢舊物品,如舊玩具、礦泉水瓶、筆、塑料管、鏡片、車的零件、電線、木條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大堆物品,這為開展實踐活動提供了物質基礎。筆者下一步是根據學生擁有的物品制定可行的活動方案,我曾經讓學生制作水鐘、潛望鏡等,效果很好。
三、對每個學生的活動成果進行點評和表揚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勵會使學生更加健康發展。所以,教師在每個實踐活動結束時都應該及時地進行總結,對每個學生的作品或行為進行點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短處和長處,以便揚長避短。點評以表揚為主,鼓勵學生精益求精。對于比較好的作品可以頒發獎狀,優秀的作品可以在班里展覽。筆者曾經讓學生做潛望鏡,經過一番辛苦之后,所有的學生都做出來了。有的學生用塑料管做出了非常漂亮的潛望鏡,感到很得意;有的學生用紙糊成筒做成潛望鏡,其外觀不是很美觀,覺得很沮喪……對于這些學生,我都進行了表揚。對前者,在表揚之余,提出可以在潛望鏡上加一個望遠鏡,讓學生“百尺竹竿,更進一尺”;對于后者,則鼓勵其循序漸進,克服困難。這樣做,激發了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熱情。
四、講究教師參與實踐活動的藝術
師生的心理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和進程,影響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小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教師的期待效應特別明顯。教師參與實踐活動要講究藝術。首先,要先創設愉快的氛圍。筆者在每一節課前都會出一道腦筋急轉彎題或講一個幽默小故事,以創設愉快的氛圍。例如,有一次筆者問:“冬冬養的鴿子在明明家下了一個蛋,請問這個蛋應屬于誰得?”學生辯論得很熱烈,有人說蛋屬于冬冬,也有人說蛋屬于明明。最后我公布答案:“蛋是屬于鴿子的!”學生們都開心地笑了起來。這時,師生的關系拉近了,愉快的氛圍也自然形成了。其次,要促使學生按教師設定的方案自主開展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教師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的活動,更不能手把手地教學生做,否則會影響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同樣,教師也不能游離于活動之外,否則學生容易失去興趣,甚至半途而廢。教師要參與整個活動,了解每個學生和每個小組的活動進程,時而與學生聊上幾句,或給他們一些建議,鼓勵學生克服困難,爭取成功。例如,筆者曾讓學生制作一個能計時5分鐘的水鐘,有些學生用礦泉水瓶來做,有些學生用竹筒來做,但是還有不少學生因為沒有找到制作材料而在座位上發呆。于是,我裝作無意地提醒道:“食品包裝袋可不可以用來做水鐘呢?”不少學生樂了,在教室衛生角里就有許多包裝袋,他們趕忙嘗試用包裝袋制作水鐘。而也有很多同學受此啟發,找到了其他的制作材料。經過兩節課的努力,同學們做出了五花八門的水鐘。這種教師近在咫尺,卻不過多地干預學生實踐活動的參與藝術,是開展實踐活動課的最高境界。
總之,農村小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同樣可以把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得紅紅火火。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