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課堂 巧用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90-01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學科,也是一門難以用言語表達邏輯的學科。然而也正是因為它的抽象性、嚴謹性和難以表達的特性,使得數學內在的思想、奧秘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致。當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技術橫空出世,使得我們的數學教學突破了技術性的限制,它通過圖像的翻滾、閃爍、重組、定格,以及聲響、動畫介入,生動直觀地呈現了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內在邏輯,從而使得學生在形象直觀的學習環境里,清晰地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更使得學生將思維的觸角伸向數學的深處。
一、巧用計算機,讓日常教學不再無趣
由于我們日常的數學教學常常受到時空等因素的限制,因而無法為學生提供實際的學習與應用情境,從而限制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而計算機教學媒體卻具有這方面的長處,可以通過“圖像的翻滾、閃爍、重組、定格,以及聲響、動畫介入”等手段,呈現學習氛圍,虛擬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這種圖文并茂的優勢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的認知過程中所產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形象感知優于抽象等心理,從而讓日常教學變得不再無趣。
例如“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如果我們單純地從概念的角度來講解諸如“對稱軸、對稱”等問題,勢必會使學生產生數學是枯燥乏味的錯覺,所以我在新課導入之時,就利用計算機媒體將各種軸對稱圖形的建筑、日用品、植物等學生熟知的畫面給呈現出來,并利用計算機先進性將這些圖形繞對稱軸進行旋轉,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的“翻轉性”和“神秘性”。當學生驚訝于軸對稱圖形的“翻轉性”和“神秘性”時,我借機切入主題,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數學的神奇。
二、巧用計算機,讓思維推導不再生澀
盡管小學教材的淺顯易懂,但學生們是很難從教材的例子中感知“數學的東西”,也很難從語言的層面進入到思維的層面,更難進行深層的抽象分析與推理。此時我們就可利用計算機媒體來再現知識的產生、演變的過程,讓學生能直觀地了解知識、定律的形成與推演,讓學生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圓的面積公式”的教學。如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將“圓的面積”轉化為“其他圖形的面積”?歷史上曾作過多種探索,我們的前輩也進行過大量的嘗試。如利用教具演示、讓學生動手操作……但這些嘗試都難以直白地呈現圓面積的推導過程,因為這些方法都無法解決“極限”問題。此時就可以利用計算機媒體的優越特點,將對圓的圖形分割成若干個“微型三角形”。由于分割的份數達到極限,于是這個“微型三角形”的高近似于半徑,“微型三角形”底的和就近似于圓的周長。這樣圓面積公式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S=r×c÷2;而 C=2r×π故而得出S=πr^2這樣的面積公式。由于計算機的運用,不僅較好地解決了“曲變直”的認知過程,更為邏輯的推理提供了一個形象直觀的參照。
三、巧用計算機,讓數學思想不再神秘
數學思想到底是何物?如何有效傳承給學生?這成了我們數學教學所必須面對的事情。有了計算機的幫助,這些問題將不再神秘。
例如“估算”的教學。估算是小學數學新增的內容,它意在培養學生對數量關系變化趨勢的捕捉和判斷,在捕捉和判斷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建構數量變化的雛型,形成初步的“變化”思想。此時我們就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將習題中“水溫變化的走勢與時間變化的情況”在電腦屏幕上的呈現出來,讓學生在靜等時間的過程里,直觀地感受水溫的慢慢上升。由于有了一個動態直觀的表象,學生便能直觀且熟練地得出“水的溫度與加熱的時間有關”,從而推算出“多加熱一分鐘,水溫就會上升多少”這個變化。這樣,“變化”的思想在計算機呈現的世界里便顯得直觀明了了。
總之,計算機的出現,給我們的數學教學帶來了很大便利。只要我們靈活地運用它,定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突破。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