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年輕小學教師 處理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07-02
一批批的年輕教師給教育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們初為人師時,往往因為沒有處理好師生關系而導致自己在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在此,筆者談談年輕小學教師應該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
一、目前年輕小學教師在處理師生關系時遇到的困境
(一)貼近學生缺乏一個度
我們現在大力提倡亦師亦友的關系,鼓勵教師與學生成為朋友,融入學生群體中。但是,這并不代表師生之間是零距離的。許多年輕教師由于缺乏經驗,沒能把握好這個度,導致教師的威嚴漸漸喪失,學生不再敬畏老師。教師未能把握教學的主動權,給課堂管理及教學帶來很多麻煩。此時,教師想要重新樹立威信就比較困難了。
(二)教學質量不高給師生關系打折扣
一些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備課不充分,教學方法也掌握得不好,在課堂上不能應付自如,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感覺上課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則感覺課堂沒有吸引力,一節課下來并沒有掌握教師所教的內容。如果教師不能盡快改善這種局面,學生聽不懂,時間一長,會對師生關系造成很大的影響。
(三)教師工作繁重以致疏忽良好師生關系的建構
許多年輕教師剛剛參加工作,感到力不從心,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事務、做不完的工作。如果擔任了班主任則更甚,每天起早貪黑,忙得焦頭爛額,許多事情可能事倍功半。各方面的壓力使得教師無暇追求更多的教學藝術,也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無暇思考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如何充分地發揮師生關系的作用。
二、年輕小學教師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策略
(一)師生相互尊重
教育家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尊重學生的重要性。在傳統的“師道尊嚴”教育觀念的引導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平等的溝通和對話,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力遭到抹殺。這種師生關系早已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應該充分地尊重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多方面的。
1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權利。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應該相互尊重。只有相互尊重人格,才能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因此,師生在交往過程中應該尊重對方的人格。作為教師,特別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任何時候都不要踐踏學生的自尊。學生作為一個人格完整的個體,他們擁有屬于自己的權利,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并行使自己的各種權利。
2尊重學生的情感。小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價值觀,尊重學生的情感要求教師要具備一顆童心,想學生之所想,充分理解學生。“我們應該蹲下身子,以學生的視角來觀察世界,才能做到尊重學生的情感”。教師要學會移情,體驗學生的感情。
3尊重學生的愛好與創造。學生是具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愛好和想法。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潛能,發揮他們的長處,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掘者、創造者。小學生腦子里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教師要尊重他們,引導學生講述那些奇思妙想甚至付諸于實踐。
(二)尊重的同時嚴格要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小學生難免會犯錯,當學生犯錯時,老師們能夠一笑而過嗎?這時,教師應該講求教育方法。首先,不要在事情沒弄清楚之前當眾批評學生;其次,問題弄清楚后,教師要設身處地思考學生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當然,教師對學生理解,絕不等同于對學生放縱,教師應該在尊重學生人格前提下,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受到學生歡迎,既樹立了威信,又能與學生融為一體。
(三)熱愛教育,熱愛學生
熱愛和了解學生是實施教育的基礎,否則,就成為盲目的教育。一個年輕的小學教師在從事教師職業之前應該問自己:“我是否真的熱愛教師這個職業?是否做好了準備?”只有熱愛學生,才會發自內心地關懷、了解學生,才有可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愛應該是面向全班所有學生的,不應該有任何附加條件。無論是天資聰明的還是愚鈍的,家庭條件優越的還是困難的,外貌出眾的還是平凡的,性格開朗的還是內向的,教師都應該以博大的愛心公平地善待所有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真正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愛,而不把愛學生當作是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
(四)保證教學質量,提升自我魅力
教師能否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并不單純是其能力就能決定的,而是取決于其學識、能力、性情、品德、修養等綜合素質,是教師自身魅力決定的。
1教學魅力。教師首先應擁有淵博的知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這是作為一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讓學生感覺到從老師處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學生才會打心底佩服老師。小學生具有該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巧妙地進行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現獨特的掌控課堂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享受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2人格魅力。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學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依據,任何章程和綱領,任何人為的管理機構,無論他們說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沒有教師給學生以個人的直接影響,深入到學生品格中,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教師的人格魅力包括很多方面,如為人處事的態度、解決問題的方式、敏銳的洞察力、性格特征等。教師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更能贏得學生的愛戴。
(五)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
溝通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掌握這門藝術,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首先,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溝通得以進行下去的前提。只有教師理解學生,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掃除溝通中的障礙。其次,教師要正確把握溝通的最佳時機,因勢利導、以理服人。要用道理去啟迪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接受教師的觀點。有時候,教師可通過自己的行為去感化學生,讓學生在教師行為影響下進行自我教育。教師在溝通過程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戒焦戒躁,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例如,有一位數學教師,對于那些學習主動性不高的學生沒有大加批評,而是在布置作業時這樣說:“老師本來想留5道題,但考慮到你們的心情,留3道題好了。”(實際上,她只想留3道題)學生一聽立馬說:“老師您還是留5道吧。”老師說:“那好吧,留5道題,但是你們做完3道題也算完成了作業。”結果大部分學生完成了5道題,教師對此進行表揚,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師生關系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只要教育不停止,我們對師生關系的探索就不會停止。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共同學習、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關系,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學生為基礎,同時對學生正確指導、嚴格要求的和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