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聾啞學生 語文 興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09-01
聾啞學生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相互之間的交流主要是依靠手語來進行的。隨著聾啞人逐步融入到社會中,單靠手語已經無法滿足他們與社會群體溝通交流的需要,因而對聾啞學生的語文教學顯得極為重要,用語言文字與其他人溝通和交流成了聾啞學生以后在社會中立足的重要條件。此外,聾啞學校開設了多門課程,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可見語文教學在聾啞學校是至關重要的。對此,我們必須注重激發聾啞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為他們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一、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聾啞學生因受其身體因素的影響,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陰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對此,廣大語文教師應該深入了解他們,通過對他們內心世界的深入了解來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掃除心理陰霾,引導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對待學習。聾啞學生在學習中通常會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自卑心理嚴重,缺乏學習的信心。這種心理問題主要是源于他們本身的生理缺陷。隨著年齡的增長,聾啞學生們發現了自己與常人的區別,懂得了自己的身體存在缺陷,產生了自卑心理。主要表現為不愿意或者不敢與別人交往,對陌生的環境反應特別敏感,還有經常緊張、不安等。由于有了這種自卑心理,他們就會把自己心理封閉起來,認為自己學不好而不愿學習。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仇視心理,討厭學習。由于生理缺陷給生活帶來的不便,聾啞學生們會對別人產生一種仇視心理,認為自己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主要表現為看問題片面、極端,而且還有比較強的破壞欲和攻擊心理。他們帶著這種仇視心理,就不愿意學習甚至討厭學習。三是無法適應社會,進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就大多數聾啞學生而言,他們沒有機會像同齡的正常兒童一樣去上幼兒園或者學前班,這就導致他們在早期無法與社會進行更多的接觸。長此以往,他們會對學校、對教師由之前的向往轉為漠視,甚至是恐懼,也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針對以上幾種情況,教師應對癥下藥,盡量走進聾啞學生們的內心世界,在充分了解他們心理的情況下,想辦法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讓他們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激發聾啞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
基于以上心理問題,我們知道激發聾啞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這關系到他們以后步入社會后如何生存、如何立足的問題。激發聾啞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引導學生了解語文學習的重要性,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無論哪一門課程,要使學生有興趣,首先要讓學生覺得所學習的知識有用,聾啞學生的語文學習也是如此。對此,教師可以給他們設置一些情境,幫助他們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例如,讓聾啞學生懂得依靠手語來與別人交流,可是別人不懂手語,怎么辦呢?可見,如步入社會,單靠手語在社會上立足是很難的。教師就趁勢引導聾啞學生們明確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不僅有助于與別人溝通交流(面對實在不懂手語的人,可以用文字與之交流),更重要的是這是自己立足于社會的重要條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用愛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聾啞學生都是依靠視覺來觀察事物,且非常敏感,教師的言行舉止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師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表現出的是鼓勵、贊賞的態度,學生們就會覺得輕松愉快,從而樂于學習;而如果教師表現出厭惡、不耐煩等神態,則會加重學生們的心理壓力,導致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此外,如果教師在平常的生活中再多給他們一些溫暖(比如生病了看望他們,有困難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等等),更能促進師生感情交流,讓學生由喜歡教師到喜歡學習。
最后,開展有趣的語文活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其實部分聾啞學生有一定的講話能力,但是話語能力尚低,所以教師應該在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的同時,可以開展一些有益的語文活動幫助他們提升語言能力。例如“我來做你來說(寫)”,一個學生做動作,另一學生解說動作或用文字來表述。這樣的游戲對于聾啞學生來說極具挑戰性,學生們會興致勃勃地參與進來。通過這樣的一些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又促進了他們思維及其語言能力的發展。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