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小學 數學課程資源 開發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17-02
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倡開發課程資源。課程與課程資源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沒有課程資源也就沒有課程。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更好地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
不少老師總是埋怨,我們的教學設備不如城市先進,教學手段不如城市多樣化,我們的學生沒有城市孩子的見識廣,造成我們的教學質量遠遠落后于城市。是的,數學課堂教學所需要的資源的不足,教具、學具的缺乏常常使得教師和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如果我們善于觀察、勤動手,就會發現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農村學校更貼近自然,農村的生產生活可以更方便地引入課堂,這是城市所不及的有利因素。這些需要我們好好地挖掘、利用,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一、活用教材提供的課程資源
我們要善于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將教材中靜態的數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能主動參與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我們要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在了解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的基礎上調整、補充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如將教材中的例題,往往不是我們學生生活中的事例,這時候我們可以巧妙的利用例題的數量關系,用學生身邊熟悉的時間來敘述例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這樣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其次,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是有差異的,對于課本中的習題,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適度的加工處理,使之為教學服務。如將教材提供的情境改為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插入他們喜聞樂見的動畫人物、甚至可以先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演一演等。另外,教材上提供的資源有時還可以綜合利用。如巧妙地運用“你知道嗎”、“數學思考”,使學生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有趣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開闊學生的眼界。
二、善于開發和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往往并不是缺少課程資源,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充分挖掘和利用身邊潛在的資源。
1選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或現象作為教學資源。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不僅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而且能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在一年級理解數的序數意義時,可以讓學生排成幾隊,聽口令“第幾個同學做什么”進行快速反應的游戲,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就理解了序數的意義。
2選擇有意義的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教學資源。現階段,信息技術發達,在我們農村也能了解到各種各類的信息,熱點問題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往往也是學生渴望了解和知道的信息。利用這樣的素材作為課程資源,一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2008年的奧運會、2010年的世博會和2011年的亞運會都蘊含著豐富的數學信息,都可以作為我們開發和利用的具有時代感的課程資源。如奧運會期間,我上了一節以奧運會為主題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在課前準備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奧運會的宣傳單、報紙、金牌榜等等,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手中的資料進行編題練習、提出數學問題,期間還進行了相關的思想教育,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學習的積極性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選擇教學現場素材作為教學資源。如我們教學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時,教室中就有很多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學具:黑板、課本、桌子、門窗等等都有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課本、鉛筆、教學樓等等都有長方體、圓柱體。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在教室中走一走,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相遇、相距、同時出發等關鍵詞語,從而正確解答相遇問題。此外,課堂上教師還要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關注學生的動態發展,善于傾聽,積極體驗學生的情感;關注不斷生成的信息資源,善于觀察思考,隨機應變。
三、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農村特有的鄉土資源
農村沒有繁華的街道,沒有先進的科技館,沒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點,卻有著廣袤的田野、豐富的民俗文化、濃郁的鄉土氣息,只要用心,就可以進行利用,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利用廢舊紙盒作平面圖形或立體圖形教具;到山上取小竹棍做小棒,進行數數和加減法的學習;用小竹條釘成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通過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用土豆、蘿卜、紅薯等農作物削成長方體、正方體、圓錐體或圓柱體,在課堂上當眾切開,比多媒體演示的效果更佳。這樣自制教具和學具,不僅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演示材料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操作材料,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實驗操作得以順利地進行,而且還在學生制作學具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就讓學生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廢舊紙盒,讓他們在課堂上觀察,展開,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相對的棱相等的特點。
四、及時抓住課堂上的錯誤,使之生成課程成為資源
課堂上的“錯誤”是教學的巨大“財富”,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財富”,變學生的“錯誤”為教學中的有效資源。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導入階段,當學生迫不及待地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用相鄰的兩條邊相乘”這一錯誤結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學具操作、畫圖剪拼等方法進行研究,從而得出正確結論。這樣學生不僅能夠自主糾正錯誤,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有利于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間的聯系與區別。
課程資源既廣又富,如何充分挖掘地域資源,合理運用生活資源,善于利用家庭資源,巧妙運用社會資源,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及時捕捉,巧妙轉化了。事實證明,農村小學也有自身的課程資源優勢,而且豐富多彩,具有特色,我們要根據農村學校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開發與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以幫助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