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校本培訓 教師發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41-02
學校要想實現科學發展,提升辦學實力,關鍵在教師。實踐證明,立足校本,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特別是專業能力的發展,才能使學??沙掷m發展。
筆者從事教育工作十多年,從普通的教師崗位走上學校主要領導崗位。筆者發現,要促進教師發展,單純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不僅“遠水”難解“近渴”,而且不大現實:一是學校的辦學經費有限;二是小學教師課時負擔普遍較重,經常外出學習對教學有較大影響。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提升教師素質的問題,還應該從本校實際出發,挖掘校本資源,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活動。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以校本培訓為平臺,堅持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促進教師發展的新路子。主要做法是四個“強化”:
一、強化師德建設,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
師德是教師之魂。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對于塑造學生的靈魂,促進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等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然而,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也確實存在教不言教、“身在曹營心在漢”等現象。這些人缺乏必要的教師職業道德,有損教師的形象,從而影響到學校的發展。因此,強化校本培訓,首先要重視和加強教師師德修養的培訓,包括職業道德、政策法規、思想政治和教育觀、教學觀、生活觀以及心理健康培訓,等等。這些方面的培訓,一是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全體教師會前進行,由校長主講,結合本校發生的正、反事例,進行“10分鐘職業道德教育”;二是可以利用每月一次的級組、科組辦公室講評會進行,由蹲點行政和級組、科組長主講,教師們結合本月級組、科組實際,對照市、區教育局有關師德文件精神(如“十要十不準”等),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或交流學習體會,或深入開展討論。由于師德建設工作從校本實際入手,從教師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抓起,常抓不懈,因此教師從輕視到重視,從含糊到清晰,能從實從嚴做好,漸漸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
二、強化技能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作為教師,其專業知識、技能達標是基本要求,是一項硬指標。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知識能力結構、綜合素質品位等提出了新的挑戰。然而,當前我們的教師隊伍卻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學觀念老化,教學手段、方法落后等問題,教師對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不能真正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強化校本培訓,就要針對學科特點和實際,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評價方式、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培訓,以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具體做法是:(1)除組織教師參加區、街道辦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訓外,充分利用“星期一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校本教師培訓,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增強課改意識。(2)緊緊圍繞“轉變教與學的方式”這一課堂教學改革的難點和關鍵,改革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開展以“新課程、新理念、新方法”為主題的新教材觀摩研究課、名師示范課、新教師亮相課等活動,以貫徹課改精神,深化學科教學改革。(3)強化教學管理,確保教學質量再創新高。建立“校領導—教導處—年級組(科組)”三級管理體系。(4)完善教研制度。①完善教師“人人獻一課”制度。要求45周歲以下的教師必須面向全體教師上一節高水平的展示課。②完善學校的研討課制度。語文、數學科目各派兩名教師上全校的研討課,英語及其他科目各派一名教師上全校的研討課。③完善“每月一賽”的教學活動。④組織專題性合作探究活動,如專題講座、集體備課等。⑤開展新課標、新課程、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教學理論等校本培訓工作,選送骨干教師參加上級舉辦的培訓班。⑥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參與課改,共同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強化教育科研,增強教師的發展動力
教育科研素養,是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也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必不可少的智能源泉。教師優質高效教學的持續發展動力來自教育科研。學校重視加強對教師教研的校本培訓,能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校健康發展的原動力。
強化教育科研校本培訓,首先要增強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自覺性,要讓教師明白,教育科研是教師教育教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應盡的職責。教師是教育科研的主人,有責任及時總結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成功經驗,上升為可普遍推廣的理論,并進一步用來指導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要逐步讓教師們將這種認識轉化為自覺的行動。其次,要重視調動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學校應積極鼓勵和組織教師結合教學開展課題研究??梢宰尮歉山處煚款^承擔、一般教師自由參與,大家共同完成一項課題或子課題,做到人人參與科研,將教育科研內化為教師的一種自覺需要。第三,組織開展校本教育科研交流活動。如舉辦校內經驗交流會,請科研成績突出的教師介紹自己的經驗,樹立科研標兵,讓大家學有榜樣。又如,讓教師結合學校、自身的教育實踐,開展專題教育研究和探討,幫助教師總結經驗并提高到理論層次。這方面的培訓由學校制訂《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負責檢查、監督;由教導處負責指導、培訓,進行過程管理;由教研組負責具體落實。其操作要點是:(1)每學期開展各課題的考核評獎,并把評獎結果納入“先進教師”、“優秀教研科組”的評比中。(2)課題研究要以課改為背景,課題負責人要切實加強研究和指導。課題組組長要帶領相關教師開展理論學習和行動研究,做好研究記錄。課題研究成員要注意對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對實驗過程中的情況進行記錄,寫出有價值的階段性總結和有一定水平的研究論文。(3)每學期每個課題研究成員都要完成如下任務:每月寫一篇課題研究小結、一份教學設計、一份教學案例,制作一個課件,上一節研討課。每學期寫一份課題研究階段總結、一篇課題實驗論文。(4)營造課題研究的良好氛圍。各課題組要按照課題研究方案逐一落實,還要按照以點帶面的原則,全面鋪開,使人人都成為研究型教師。
四、強化“青藍工程”,突出青年教師培養
青年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生力軍,其培養關系著學校的現在和未來。他們工作熱情高,精力充沛,虛心好學,接受能力強,但大都教育教學經驗不足。應該努力幫助他們分析自身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積極創造條件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使他們逐步形成個人的教育教學風格。在這一點上,老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應充分發揮老教師在“青藍工程”中的“傳、幫、帶”作用,可以為每位青年教師配一名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業務素質較強的老教師與其師徒結對,明確師徒結對的責任和義務,老教師具體指導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青年教師則跟班聽課。學校定期對“青藍工程”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將青年教師的培養情況作為對老教師績效考核的一項內容。實踐證明,這樣做,不僅有利于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而且對老教師來說也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徑。
強化校本培訓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其培訓內容相當廣泛,形式也多種多樣,需要我們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深入研究,堅持目標到位,才能真正收到實效,實現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預期目標。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