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班主任工作 愛 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45-01
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筆者深深地認識到,師生關系不應是從屬、服從、壓制的關系,而應當是民主、平等、合作的關系,我們應該提倡“互尊互愛”、“愛師尊生”的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細致入微地了解和關心學生
老師對學生,只有了解,才能關心,只有關心,才能促使其發展。一次語文課上,班里的一名學生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望著她那張熟睡的臉,忽然一種異樣的感覺襲上了我的心頭,因為這張稚嫩的臉上滲出了一絲蒼白和憔悴。同時,一股強大的動力促使我去透視這張面孔上所顯示的種種,我想孩子所經歷的也許是一些不幸的遭遇。我輕輕地推醒了她,她睜開眼睛看到了我,目光中充滿了不安和羞愧,我給了她一個善意的微笑,并示意她下課后到我的辦公室來。果然,在眾人推心置腹地交談中,她向我吐露了自己的不幸。她的父親在幾年前因患白血病離開了人世,給家里留下的是幾萬元的債務。她的母親因長期勞累而癱瘓在床。為什么這一切的不幸都要讓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去承擔?當天晚上,我提著米、面等生活必需品敲開了她的家門。我走進屋里,她和弟弟正趴在床邊借著昏暗的燈光寫作業,她甚至連一張寫作業用的桌子都沒有。從她家出來,我的心情更加沉重,但我深知,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應該幫她爭取更多的援助,于是,我決定通過少先隊組織來幫她解決困難。后來,在我和學校的多方努力下,她獲得了“春蕾”工程的助學金。她的弟弟也得到了一位愛心人士的援助。在我們的關心下,她慢慢走出了陰影,她那清秀的面龐上又露出了久已失去的笑容。從這笑容中,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一種從未有過的欣喜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在我眼中,這便是幸福,它是如此簡單,卻又極不平凡。
二、與學生做知心朋友
教師要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就必須要了解他們。教師要經常走到學生中間,放下為師的架子與他們一起活動。這樣做,會使學生感到你是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師,會從感情上接近老師。愛學生之所愛,想學生之所想,把學生的憂慮當作自己的憂慮。這樣,學生才可能把教師當成最可信賴的朋友,并毫無保留地向教師敞開心靈的大門,真誠地把心靈深處的秘密告訴教師。我班的學生譚某,這個孩子非常聰明,但是貪玩,不愛動筆寫作業。有很多次我收作業本時,他要么交白本,要么干脆不交作業本。如果我問他:“為什么不交作業?”他會說忘帶了或者是寫完找不著了,簡直是拿他沒辦法。有一天,他又沒有完成作業,我把他請到辦公室,摸著他的腦袋笑著問:“今天你交作業了嗎?”“沒交!”他理直氣壯地回答。他說:“回到家里沒有人管我,我懶得寫了。”我很驚訝,我能夠初步斷定,他不完成作業與在家里無人管有關系。于是,我不再和他談作業的事情了,而是與他說起家常話。他家里只有一個50多歲的奶奶,他的奶奶根本無能力管束他,就這樣,他養成了不寫作業的壞習慣。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就隨時隨地留心觀察他的一舉一動。漸漸地,我發現這個孩子雖然不愛寫作業,但是他特別愛為集體做好事,每節課下課他都爭著擦黑板,每次做值日他都是臟活累活搶著干。于是,我時不時地在眾人面前表揚他的優點,私底下引導他認真完成作業,若他的作業完成得好,我更是大大贊揚一番。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斷努力,這個學生不但能夠天天完成作業,并且作業寫得干凈、整齊,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成績。
三、做學生行為的楷模
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對學生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時時刻刻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著學生。對學生而言,教師人格力量的作用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比單純的說教大得多。用自己的行為表達對學生的愛,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感染的力量,是一種無形的教育,所以,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比如,我們班長期以來始終保持衛生先進班的稱號。這固然是全班同學共同創造的榮譽,但其中也有我的付出。作為班主任,我不但一向注意保持和維護班里的環境衛生,而且總是身先士卒地帶領學生認真搞好衛生大掃除,在掃除中揀重活干,于是,孩子們也爭相搶活干。
如果人生是一片坦途,那教師的愛便是小溪,滋潤著每一棵小樹;如果人生充滿崎嶇,那教師的愛便是石梯,讓學生拾級而上,到達光輝的頂點;如果人生波濤洶涌,那教師的愛便是競渡的飛舟,把學生送到希望的彼岸。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