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 有效理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46-03
所謂理答,簡單地說,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時評價。教師的評價性語言一旦引起學生的共鳴,就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激活學生的思維。可以說,教師理答能力高低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效與魅力,甚至影響學生對一門課的學習興趣與態度。
課堂的精彩來自教師的有效理答。課堂中,教師用慧眼觀察課堂,用慧心領悟課堂,運用智慧的理答調適課堂的溫度、挖掘課堂的深度、拓寬課堂的寬度,變“冷漠”的課堂為“溫暖”的課堂,變“平面”的課堂為“立體”的課堂,變“狹窄”的課堂為“寬闊”的課堂,讓平凡的課堂變得更精彩。如何進行有效理答是一線教師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一、深入研讀文本是有效理答的活水源頭
深入研讀文本勢必要歷經嚴謹的備課過程。教師要接受訓練,聽從指導,傳承前人的經驗和文化。以《長相思》的備課歷程為例,為教好這首36個字的詞,教師首先要查閱評鑒《長相思》的文字材料1萬多字,一篇一篇地閱讀,感受教學設計的靈感。接下來是文本細讀,詞中的5種意象,上片“色”的對比,下片“聲”的對比,上片是實寫,下片是虛寫,上片敘事,下片抒情。逐漸把文本細讀轉化為自我感悟、自我發現、自我鑒賞。
教學的本質是一個對話過程。有些課看上去好像很熱鬧,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不高,這樣的課堂談不上精彩,更不用說成功。名師的課之所以精彩紛呈,充滿了感染力,是因為他們認真地研讀了文本,都下了苦工夫。以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上的《圓明園的毀滅》為例。
師:昔日的圓明園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們說它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讓我們結合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去看一看。
生:讀了這三個自然段,我體會到圓明園當時輝煌的景象。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教師表揚該生回答時會用連接詞表達,并板書“有……也有……”)
生:還有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板書“有……也有……還有……”)
生: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板書“不僅有……還有……”)
生: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特別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的書畫,各種奇珍異寶。(及時表揚該同學會用“上自……下至”,“不但……還”介紹)
師:從先秦到清朝大約有多少的時間?
生:我估計怎么也得有2000多年吧。
師:你很會說話,“2000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幾百年,經歷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大約是2400年左右的時間。同學們,就應該這樣,當你對所估計的時間拿不準的時候,就用上“左右”、“多一點”等一類詞,這樣可以使你的語言更準確。
生:2000多年的時間啊,想想這里會有多少名人字畫和奇珍異寶!(學生交流搜集的材料)
師:有誰查過資料,知道圓明園面積有多大嗎?
生:好像5200多畝;應該是500多公頃吧。
師:據老師了解占地面積有4589公頃。一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大家會算,那么我們就來估算一下,我們的教室大約120平方米,看看圓明園相當于多少個這么大的教室?
生:(學生七嘴八舌猜測)起碼有800個,我看得有9000個這么大的面積呢。
師:是的,圓明園的面積相當于1萬多個這么大的教室(學生發出感慨),可見圓明園有多大。你想,這么大的面積,由這些大園以及小園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是怎樣的景觀。
師:圓明園里所擁有的珠寶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
生:應有盡有、不計其數、成千上萬、數不勝數……(學生依次說出)
生:所以我們說“圓明園不愧是舉世聞名的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讓全體學生讀這句話)
師:那好,請回過頭來再讀課文,讓我們感到通過你的介紹,它的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指導學生用介紹的語氣來讀,教師適時示范)
師:現在,回過頭來再讀課文,讓我們一起陶醉在這恍若月宮的圓明園中。(朗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師:面對人間奇跡,你心中一定升騰起一種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樣——“雖然是皇家園林,可是歲月創造的一切最終都屬于人類的。”所以,此刻在你心中,圓明園擁有的是什么?
生:我想是結晶。(學生也有說智慧、創造等)
生:是文化。(在互相討論中,再經老師的引導,學生脫口而出)
師:對,是文化!而且是不可估量的祖國文化!請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以及天下所有人——圓明園的價值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正是由于精心地準備,深入地研讀文本,竇老師才能智慧地理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成就了課堂的精彩。竇老師緊緊圍繞“昔日的圓明園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們說它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這一主題,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讓學生深入情境,通過對經典文本《圓明園的毀滅》的推敲、感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題的內涵和語言魅力。綜觀教學,其精妙之處在于教學內容密度高,容量大,綜合性強,學生所學內容層次分明、立體豐滿,學生的收獲既有信息資源的獲取,又有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還有價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語文素養的逐步形成和發展。
在日常教學中,由于工作瑣碎、繁忙,很多教師匆匆看一遍課文,馬上就寫教案做課件,這樣的課十之八九效率不高。因為“語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語言感覺和語言智慧的傳遞,是用教師的語言感悟和語言睿智,喚醒和點化學生的語言悟性和靈性”。“深入地研讀文本”正是語文教師積淀語言經驗、獲取語言感悟、啟迪語言智慧的重要路徑。語文教師只有將文本內化為自己的感悟和語言,課堂上才可能揮灑自如,有效理答,促進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發展。
二、及時評價,點燃學生的激情
教師要捕捉課堂的點滴,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點燃學生心中的激情,把整個課堂上得趣味盎然。以竇桂梅老師執教《晏子使楚》的評價語為例。
師(使勁夸張地拍拍學生的肩):你怎么這么會讀書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動都讀出來了。
師:你的回答就是與眾不同,別人想到楚王的無禮、傲慢,你則想到楚王的可愛。了不起!
師(笑得很燦爛):我看到你們臉上的這種燦爛的笑了!
師(翹起拇指):真是太精彩了。第一個掌聲送給你,是因為你讀人家的文章,讀人家的語言,能把別人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這就是一個運用語言的過程。第二個掌聲送給你,是因為你剛才長篇大論,說晏子委婉地直指楚王的要害。后人在晏子說的這個簡短的一句話里面找出了三個成語。
師(語調越來越高):其實我走了好幾桌,我都能聽見同學們的讀書聲和同學們的發現,你們真了不起,會讀書啊,誰來談談,想說哪就哪,兩位同學想說了,三名、四名、五名!越來越多了!好!請你來說說!
師(頻頻點頭):可以。你們認為呢?真不錯,特別是哪一句讀得好?
師(有力量的撫摸):你看,你的朗讀、你的認識讓我們感受到這么多的快樂。
師:謝謝哦,這種苦笑裝得真不容易哦。再來!還有怎么笑?
師:親愛的同學們啊,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我們課前背的詩來說就叫“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用現在的時髦詞那叫笑傲——(江湖)
師:那叫智慧。哎!就是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學們所說的那樣: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瀟灑。
師:謝謝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的朗讀告訴我們,就是這笑一笑,我們就能想象晏子的智慧和骨氣。讓我們再次為晏子的這種智慧喝彩!
竇老師就這樣一點點激發學生的信心,逐步點燃學生的激情,引著孩子漸入佳境,使課堂高潮迭起,學生萌發出智慧之花,拓寬了思維的空間。正如她所說:“課堂要有溫度,我必須要用我的這根火柴,點燃學生,讓學生燃起熊熊大火。我加大聲音、動作力度,對學生既有撫摩,也有大幅度夸張的表情。我指導、引導、鼓勵學生,很爽,很舒服。老師時時有溫度,堂堂見溫度,才能讓孩子有溫度。”
三、大量閱讀是有效理答的基礎
王崧舟老師在《劍氣合一,在語文家園安身立命》一文中寫到:讀宗教類的書,讀文學類的書,讀美學類的書,讀“老三論新三論”的書?!袄先摗本褪窍到y論、控制論、信息論,“新三論”就是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他還讀人物傳記類的書,讀種種紅學方面的書,甚至讀周易占卜、奇門遁甲等中國古代術數類的書。讀書破萬卷也許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成為名師的人卻都是愛讀書的。教師要想智慧地理答,成就精彩課堂,就從閱讀開始。讀多少書,讀出了什么,讀出了多少自己的發現和創造,永遠是衡量一個語文教師智慧水準和教學效果的標桿。
王崧舟老師的語言形象生動、激情洋溢,在一詠三嘆、回環往復中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水乳交融,和諧結合。以教學《二泉映月》為例。
師: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到雙目失明的阿炳在大雪紛飛中,拉著胡琴在街上賣藝,當他不小心撞到小攤時,雖然說了“對不起”,無情的攤主也不肯放過他,硬是把他一天辛苦賺來的錢全部拿走了。
師:留給阿炳的是人世間的冷漠和屈辱啊!說說你看到的場面,好嗎?
生:我看到雙目失明的阿炳,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水果攤,雖然說了“對不起”,還趴在地上一個一個地撿水果,但是,兇狠的老板還是對他拳打腳踢。雖然圍觀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一個人幫助他,都是在一旁譏笑他。
師:為什么?為什么人們會這樣對待阿炳?
生:因為他是一個瞎子。
生:因為他只是一個賣藝的人。
師:你還看到了怎樣悲慘的畫面?
生:我看到雙目失明的阿炳在別人吃著團圓飯時,一個人在大雪紛飛的夜晚,拉著二胡,穿著破爛的單衣,吃著別人剩下的飯菜,睡在牛棚里,沒有被子,沒有床,沒有枕頭。
師:只有寒冷,只有饑餓,還有那無盡的黑暗和凄涼。
生:我看到一個氣勢洶洶的大漢,一邊拉著阿炳,一邊說著:“快去給我家老爺拉曲子去?!卑⒈f什么也不肯去。大漢急了,掄起拳頭就往阿炳的臉上、身上打去。阿炳被打得鼻青臉腫,鮮血也一滴一滴地從臉上流了下來。但阿炳寧可死也不肯去給老爺拉曲子。
師:是的,他要用死來捍衛做人的尊嚴??!我們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看到了阿炳的生活,走進了阿炳的世界。那里有著太多的困難和痛苦,有著太多的窮困和屈辱,也有著太多的可憐和悲慘。但是,面對苦難和痛苦,阿炳可曾放棄對音樂的熱愛?(生答“沒有放棄”)
師:面對窮困和屈辱,阿炳可曾放棄對幸福的追求?(生答“沒有放棄”)
師:一邊是苦難、是屈辱、是悲慘,一邊卻是熱愛、是向往、是追求,這就是阿炳的坎坷經歷?。。ò鍟阂欢稳松M坎坷)
這樣的課堂簡直就是一首詩,每個教學環節都成為這首完美詩歌的一部分,而詩情濃濃的理答為這首詩的節奏錦上添花,在逐層推進的問答中,學生的理解得以深化,感受得以深入,情感得以升華。王崧舟老師的理答為何如此充滿智慧呢?他說:“理答就像練書法一樣,首先要入格,然后才能出格,達到人課一體的境界。這也是所謂的課感。練就課感的因素很多,但首要基礎就是教師多讀書!與學科有關的和超越學科的都要讀,涉獵廣泛才能豐富我們的積淀,為形成智慧理答能力奠定基礎?!?/p>
總之,積極而有效的課堂理答是一種思考、對話和民主的課堂文化,是教師功力的體現。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積極探索、求知創造的氛圍。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