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課堂 四個關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74-02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上課的注意力應集中的地方不是教材,不是教學過程,而是學生。”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的課堂力量將集結起來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因此,筆者認為,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做到以下“四個”關注。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
數學課堂的學習主體是學生。良好的數學課堂應體現教師對學生多方面的關注,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的“生長”,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行。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發生變化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各種途徑為其調節。每堂數學課都應該設身處地地多為學生著想,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上狠下功夫,不要讓學習壓力和失落感“凍結”了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有了興趣,學習的態度就會端正,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也就會更上一層樓,更多一份精彩。因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而且還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即教學的效果。因此,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引導和幫助學生尋找數學學習中的樂趣,讓他們愛上數學學習是我們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的態度是學生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前提,濃厚的興趣與端正的學習態度有利于學生充分激活潛能,反之則會阻礙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二、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情緒
課堂是否精彩,不在于教師表演的精彩,關鍵是要看學生的表現是否精彩。因為課堂里學生是核心,也是重點。我們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生的學習狀態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學生的學習狀態應該成為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焦點。比如學生數學學習的參與狀態:包括參與的廣度、參與的深度與參與的自覺程度等等。學生數學學習的交往狀態包括課堂中的學生學習的氣氛、情調等等。教師只有關注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后,才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目的地實施教學。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的方法有: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關注學生傾聽情況和學生的注意力與認真程度;更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如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學生學習的交流面、合作中的互動等等;再就是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情緒與心理狀態。如學生學習的專注度、學困生的心理問題等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其實就是要求教師樹立動態生成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調整教學預設,使教學富有實效。
三、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上課的注意力應集中的地方不是教材,不是教學過程,而是學生的學習過程。”課改后我們的數學教學一方面將由“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教師要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必須實現由“重結論”向“重過程和方法”的轉
變,重視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的設計將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導學生活動”。數學教學不是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并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個性品質的發展。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感知和理解所學內容。教師要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舞臺。當然,關注學習過程,不是不問耕耘的結果。另一方面教師同時得關注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中學;要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做”中學;要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索,讓學生在“探”中學;要提倡學生的實踐與應用,讓學生在“用”中學。要引導學生與他人合作,體驗合作學習的愉悅。總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這樣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及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與學習習慣
有效的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應該把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作為教學活動的自覺行為,由于個體的差異和學習資源的多樣性,學生的學習起點也就各不相同,如何關注差異,聚焦“有效”?如何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差異教學策略,讓所有學生都能接受高效教育?因生設教、因材施教是一種不二的選擇。鼓勵不同的學習歷程,實現共同的進步。使教學落實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教學時,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關注,都體會到學習的成功。教師要用好學生的差異資源,增進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巴金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又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課上、課外都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這里的習慣包括學生的坐姿、握筆的姿勢、回答問題的完整性、書寫的質量、完成作業的時效、做完作業認真檢查、思考與總結、在每節新課前進行自學與新課后及時復習等方方面面的學習習慣都要關注,更要緊的是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也就是及時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教訓,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學習習慣。它不僅為能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提供保障,同時也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只要真正關注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情況,真正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發生、發展的整個過程之中,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得以充分挖掘;數學課堂也必將成為他們求知、做人的樂園和師生施展個人魅力與才華的天地!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