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英語 語篇教學 圖示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A-0079-02
根據特瑞赤拉的研究結果,視覺途徑是人類學習的最主要的途徑。當前,圖示以其簡潔易感、濃縮集成的特點正逐漸成為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最具親和力的形式之一。圖示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化解難點、促進學習的上佳選擇。
一、以圖梳理,搭框架
當一篇信息量大、內容繁雜的語篇呈現在學生面前時,抓住主干、理清框架是當務之急。較之文字的平鋪直敘,圖示以其簡明的符號特征、凝練的概括特質,將語篇化繁為簡、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搭建了語言學習的“腳手架”,使得理解、識記、表達、運用均能事半功倍。如NSE教材Book 11 Module 7 Pandas love bamboo.是一篇關于動物主題的對話。該對話中所涉及的信息較為多元,學生難尋頭緒。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點,我以圖示(見圖1)為依托,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尋求突破口。首先,我引導學生找出本課所提及的人和物:Daming,Damings grandma,panda,snake.然后,立足于這些主體,逐一設計若干與之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將著眼點置于Daming and his grandma,panda,snake,依次通過聽音、閱讀或結合生活經驗等方式尋求答案。框架的梳理使得本課的主體內容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從而幫助學生更有針對性、更有側重點地把握語言材料,為本課的一系列后續學習提供了保障,對于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以圖引領,助理解
維特羅克認為,通過圖示概括、整理所學內容的要點,表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分析、比較相關的概念的異同,是促進學生主動理解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部分語篇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受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限,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導致學習效果無法達到預期。而圖示有直觀、形象的特點,能為學生掃除理解方面的障礙,從而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確保教學目標的最終達成。如NSE教材Book 11 Module 9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涉及聯合國這一主題,學生難以準確、透徹地理解和把握該語篇中的某些要點。為此,我在教學中結合圖示(見圖2)助理解、促表達。在PPT的輔助下,我依次呈現UN與New York的位置關系、和平鴿、橄欖枝、大樓前懸掛的中國國旗等,幫助學生理解“The UN building is a very important building in New York.The UN wants to make peace in the world.China is in the UN.It’s one of the first countries in the UN.”等句子,從而使學生了解聯合國大廈的位置、UN的主旨、中國在UN中的重要地位等。在掃除了學生的認知障礙之后,進一步結合圖示對以上信息予以完善充實,將UN大樓的高度、層數等通過數據予以體現,使得一個更為立體、更為豐滿的UN躍然圖中,有效地擴大語言信息的輸入量,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UN,以圖載文,以圖助悟,以圖傳情,為后續的語言有效輸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以圖導說,促表達
圖示概括性強,能簡潔明了地揭示事物之間的聯系。恰當運用圖示,在幫助學生梳理語篇框架、加深文本理解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有參照、有針對性的表達,確保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此外,圖示的輔助亦可降低學生在表達過程中的困難。如在NSE教材Book 11 Module 5 Can I write to her?的學習過程中,我結合語篇特點,引導學生理清人物關系,完成相應的人物關系圖。簡潔的圖示對語篇的理解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語篇,搜集與其中三個主要人物Laura,Daming和Lingling相關的信息。通過梳理、歸納、整合,學生得出相關信息。在此基礎上,我示意學生以圖為依據,對三個主要人物進行相應描述。圖示(見圖3)提煉了本語篇的要點,直觀、濃縮地揭示了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解讀文本,挖掘知識。from China,visit Simon for the summer等關鍵詞的出示,使學生的表達有圖可循,有據可依,能快速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結構,為學生回顧、組織、表達語言提供了便利。結合圖示,通過句式引導,逐步實現由導悟到導說的遞進,使得表達成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四、以圖演繹,育思維
托爾斯泰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在學完與職業相關的主題后,我及時補充以下語篇供學生閱讀,對課內知識進行有效延伸:Im MaxJim,Sam,Leo and I live in a building with four floors.We have different jobs.One is a driver,one is a manager,one is a painter and one is a writer.I live above Leo but below Jim.Sam lives on the fourth floor.The driver lives above the manager but below the writer.The painter lives on the first floor.該語篇蘊含著一個推理的過程,對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難度。為了將抽象的文字變得直觀清晰,我通過圖示(見圖4)有序地進行演繹,揭示文字、意義之間的關聯,具化思維過程,使圖示的作用最大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我以人名為突破口,通過Sam lives on the fourth floor.確定Sam住在四樓。之后通過I live above Leo but below Jim.確定人物的居住樓層從高到低依次為:Jim,I ,Leo.隨后,從職業的角度繼續分析,以圖示的方式進一步予以輔助理解。由The painter lives on the first floor.切入,確定一樓的住戶為painter。由The driver lives above the manager but below the writer.得出按樓層高低順序排列,余下的三人職業依次為writer,driver,manager。縱觀整個表格,樓層、人物、職業一目了然。圖示的演繹過程,有條理、有步驟、有層次地再現了該語篇閱讀過程中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將抽象的思維過程外化為易為學生接受的符號,幫助學生構建了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認知結構。在解讀復雜文本同時,還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流暢性,縱深了思維的深度,拓寬了思維的廣度,一舉多得。
五、以圖授漁,獲策略
簡潔有效的圖示,可以引導學生清晰簡明地演示思維過程,幫助學生在看、聽、析的過程中逐步獲得相應的學習策略。如在NSE Book 11 Module 2 Unit 1 There is a Chinatown in New York.的學習過程中,配套的活動用書設計了數道問答題來檢測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情況。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耳濡目染,初步了解了圖示的方法,切身體驗到了圖示對其學習的幫助和促進作用。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問題的本質,明晰問題的指向,我引導學生按類型對上述問題進行比較、分類,得出結論:問題可以分為what,where兩類。之后我引導學生通過圖示(見圖5)將關鍵詞予以呈現,這組圖示高度濃縮、高度概括,精煉的凸顯了答題時的著眼點,給學生的文本理解提供了明確的導向,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認知策略,為學生舉一反三、合理遷移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六、以圖延伸,生遷移
奧蘇伯爾認為,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意義的學習中一定有遷移。課堂中長期的反復的以圖演示在學習策略、認知結構等方面使學生獲益良多,使得學生將此經驗用于其他活動,進行經驗整合成為可能。如:在學習NSE教材Book 11 Module 6 Unit1 Ive got some Chinese chopsticks.時,學生通過對語篇的閱讀、分析、思考及梳理,從國家、城市、外貌、擁有物、愛好、能力等方面對語篇所包含的信息進行了提煉和總結,并通過表格的方式予以呈現(見圖6)。針對每一項信息,對表格予以充實和完善,成功實現了知識與策略的遷移。
圖示的輔助,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復雜的關系簡易化,文本的要點濃縮化,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英語語篇學習。小圖示,大作為,為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增色提效。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