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家提出的培育和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北京提出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都被列為首位。這表明了國家在整體戰略規劃上對信息技術產業的深切期望。新一代信息技術涵蓋技術多、應用范圍廣,與傳統行業結合的空間大,在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帶動作用將遠遠超出該行業的范疇。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分別是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以云計算為代表的高端軟件。
下一代通信網絡(NGN)
NGN是下一代網絡(Next Generation Ne~ork)的簡稱。NGN是一個建立在IP技術基礎上的新型公共電信網絡,它能夠容納各種形式的信息,在統一的管理平臺下,實現音頻、視頻、數據信號的傳輸和管理,提供各種寬帶應用和傳統電信業務,是一個真正實現寬帶窄帶一體化、有線無線一體化、有源無源一體化、傳輸接入一體化的綜合業務網絡。
4G技術是下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4G移動通信產業尚處在培育階段,中國有望在4G時代領跑世界。我國擁有世界人數最多的移動通信市場,是世界最大的通信和網絡設備制造基地之一,中國主導的TD LTE標準成為4G國際兩大主流標準之一。
北京發展4G移動通信具有標準、技術和人才等多方麗的領先優勢,有望領跑全國。北京是我國通信產業重要的研發創新基地,擁有眾多知名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在4G標準制定、核心技術研發等方面領先全國。并且,北京擁有較為完整的移動通信產業鏈條,聚集了產業鏈多個環節的核心企業及運營商,發展4G移動通信產業優勢突出。
業內專家分析,北京雖然擁有發展4G技術的優勢,然而,隨著LTE商用化進程的加快,北京發展4G移動通信也面臨著不少挑戰。首先是上海、深圳等省市大大加快了對于4G移動通信的投入力度,通過技術轉移落地、人才引進等手段對北京的優勢地位產生了巨大沖擊。除此之外,北京4G移動通信還存在著核心芯片設計能力弱、系統設備制造能力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突破核心技術及產品研發,保持北京持續占據4G移動通信領域的領先地位,并為北京未來4G產業的高速發展奠定基礎。
北京市啟動“4G工程”
2011年11月6日,“北京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及產品突破工程(4G工程)”啟動儀式在京舉行。在啟動大會上,北京市為16家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領域具有優勢的企業和科研院所授予4G工程研發平臺稱號。
在工程啟動儀式上,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為“北京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創新聯盟(簡稱:4G聯盟)”揭牌,并為兩個工程公共研發服務平臺授牌。同時,市科委聯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為雙方共建的移動硅谷“4G工程智能終端產業創新基地”授牌。
大唐電信
大唐電信集團作為4G候選標準TD-LTE產業鏈上的領軍企業,目前擁有產業鏈上各個環節上的核心技術,未來將聯通TD產業聯盟的眾多企業,聯手搶占國際4G市場。目前,由大唐主導的TD-LTE技術已入選國際4G標準,有望在未來徹底結束我國電信產業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陳山枝介紹,目前我國擁有完整的TD-LTE核心技術和產業鏈,一旦TD-LTE最終成為被國際電信廠商和運營商廣泛接受的4G商用標準,屆時包括大唐在內的國內電信廠商,將成為國際電信市場新的主導者。
中創信測
北京中創信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致力于研發、生產通信網測試及維護管理產品的高科技企業。憑借多年技術積累,公司已形成通信網測試儀器儀表和監測網管系統兩大類6個系列近30種產品,并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公司已成為國內最大、最專業的通信測試廠商。該公司還是2011年新成立的4G聯盟發起單位之一,擔任聯盟理事單位。該公司憑借在LTE測試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成為“4GI程”實施的重要力量,被北京市科委評為“4GT程”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網絡測試技術研發中心。
物聯網
“物聯網離我們大家的生活很近。”通俗地說,物聯網就是在物體上植入各種微型感應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無線網絡,人和物體“對話”,物體和物體之間“交流”。這些物體既可以是小小的手表、鑰匙,也可以是汽車、樓房,日常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變得“有感覺、有思想”。這些微型感應芯片包括電子標簽、各類傳感器、二維碼、攝像頭、GPS等。它們可以獲取物體的信息、狀態、位置等各種內容,然后通過網絡傳遞這些信息。
2011年末,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導的《物聯網產業“十二五”規劃》發布。“十二五”期間,將重點以攻克核心技術,加快構建標準體系,培育骨干企業,開展應用示范等為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任務。在規劃中,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環境與安全檢測、工業與自動化控制、醫療健康、精細農業、金融服務等十大領域被列人物聯網重點發展領域。
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和中國的首都,是物聯網應用的先行城市和創新城市。北京已經率先在水文水質監測、供水監測、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車輛監督、交通流監測、電梯監測、一氧化碳監測等領域實現了物聯網應用,而在應急安全領域的創新應用,更為2008年奧運會、國慶六十周年慶典的成功舉辦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京積累了豐富的物聯網技術、產業創新資源,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物聯網相關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大約40%落戶北京,大部分由大唐電信、同方股份、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科院、北科院等企業、研究機構承擔,積累和形成了一大批物聯網重要的技術創新成果。天地互連、中星微公司等牽頭制定了IEEE1888、SVAC等國際和國家標準,占領了物聯網技術創新的制高點。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物聯網直接相關企業超過600家,涵蓋了物聯網產業鏈“感、傳、智、用”上下游的各個環節,形成了北京市物聯網產業集群領先全國的基礎資源優勢。
據了解,預計到2015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而2010年時才2000億元,這表明未來5年中將會有5500億元規模的產值等待發掘。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建寧告訴媒體:“北京2011年投資10個億,首先在物聯網的城市應急安全方面建立示范工程。將來再計劃逐漸往其他領域擴展,建立智慧北京。”而業內通常預計,物聯網產值將是互聯網的30倍。
《北京傳感器及傳感網絡技術路線圖研究報告》發布
201 1年9月15日,《北京傳感器及傳感網絡技術路線圖研究報告》在京發布。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主任胡青華認為,使用技術路線圖的方法,對物聯網傳感器和傳感器網絡技術演進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的研究和梳理,對未來北京物聯網產業的技術路線進行規劃,可以支撐北京物聯網領域技術競爭力的快速提升,促進該產業的迅速成熟。
《北京傳感器及傳感網絡技術路線圖研究報告》提出了北京未來5年在傳感器與傳感網絡方面的共性技術研究、關鍵設備研發及應用示范等方面的科研建議及產業促進措施,對于北京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華勝天成
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卓越的IT綜合服務提供商,擁有十余年的IT服務經驗。其業務領域涵蓋:IT產品化服務、應用軟件開發、增值分銷及系統集成等多種IT服務業務,是中國最早提出IT服務產品化的公司,在電信、金融、教育、制造、能源、交通、政府及軍隊等領域擁有大量成功案例。2011年,華勝天成獲國家首批物聯網專項基金支持。2011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和華勝天成達成物聯網戰略合作,雙方共建的首個國家級物聯網創新與應用推廣中心——“MIITCSIP7一華勝天成物聯網創新與應用推廣中心”落戶華勝天成。
同方股份
2010年5月,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整合多年積累下來的物聯網應用業務,成立同方物聯網應用產業本部,井確立為同方十大核心產業之一。2005年率先在國內提出物聯網DCM發展戰略,并以此為基礎,先后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zONE、ezM2M基礎核心平臺以及一系列的行業應用軟件與產品。在業務發展過程中,該公司已成功實施了近千個政府與行業信息化建設項目。
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所覆蓋的電信業、互聯網業和廣電業是知識經濟的最集中領域,通過推進三網融合可以帶動多個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應用價值,從而為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2010年,北京作為第一批12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之一,受矚目的程度當屬最高。由于參與三網融合的四大運營商集團總部全部云集于此,首都的示范作用自然更為明顯。
2011年發布的《北京市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中強調,著力推進“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工程”,該工程目標是:“到2015年,家庭用戶網絡寬帶接入達到100兆,社區及商務樓宇網絡寬帶接入達到1000兆,高端功能區及重點企業用戶網絡寬帶接入達到10千兆,全市無線寬帶覆蓋率達80%,基本建成‘無線城市’,有線電視雙向網絡實現全市域覆蓋,互動高清電視接人率達到75%以上。”
歌華與華為展開三網融合戰略合作
2011年8月8日,北京歌華有線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三網融合”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歌華有線與華為將在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等方面進行企業交流;在NGB的規劃建設、云計算與物聯網應用等方面開展技術合作;在“三網融合”與新媒體業務發展規劃及其市場需求方面探索業務合作;在“三網融合”與新媒體技術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組織人員培訓。另外,合作雙方還將研究組建面向“三網融合”的下一代有線電視網絡聯合實驗室。
此前的5月12日,歌華有線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北京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雙方簽署了3項戰略合作協議,此次合作被視為三網融合的有益探索。
與此同時,歌華有線打通整個產業鏈,與北京電視臺、上海文廣等節目提供商展開緊密合作,與頤和園合作推出園林直播欄目,與新華社合作推動基于各類智能終端開辦新聞與資訊頻道,以及基于高清交互機頂盒開展新華社精品欄目的點播合作,探索三網融合內容服務新模式。歌華有線由傳統媒介向新媒體迅速轉型。
歌華有線
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唯一一家集建設、經營和管理有線廣播電視網絡于一體的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2010年7月1日,經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審議批準,北京成為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之一,作為北京市廣電行業的代表,歌華有線公司按照三網融合實施方案相關要求,加大雙向網絡改造進度,逐步建設一張滿足三網融合業務要求的、寬帶化、融合、可互聯互通、可管理與高可信度的綜合信息網絡。
數碼視訊
北京數碼視訊科技集團成立于2000年,是由北京歌華有線、湖南電廣傳媒、清華科技園注資的高新技術集團化上市企業。該集團2010年成功登陸創業板,致力于成為中國數字電視及三網融合龍頭企業。數碼視訊集團擁有400位碩博士研究員、近千人的行業頂級技術研發團隊、所有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60余項技術專利,數百項著作權專利。數碼視訊為各界用戶提供三網融合全部解決方案。
新型平板顯示
2011年9月,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研究員歐陽鐘燦院士在“中國·北京2011國際平板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介紹,平板顯示主要包括TFT Le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PDP、OLED,2010年全球平板顯示產值超過1000億美元,占全球光電產業36%。中國是最大的顯示產品的應用市場,2010年我國進口金額超過400億美元,居單一產品進口額第4位,僅次于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
正因如此,我國高度重視新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在《北京市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中特別指出:“以TFT LCD 8.5代線的建設為核心,加快建設數字電視產業園,加快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品種完善,集聚玻璃基板、電視整機、驅動電路、背光模組、偏光片以及內容開發運營等上下游產業,打造技術水平國內領先、上下游產業配套完善、規模較大的數字電視產業集群。積極引導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發展,推動LED、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電子紙、激光顯示等新型顯示產業項目在專業化園區集聚建設。”
京東方8.5代線量產
2011年10月,我國首條自主設計、自主建設的全球主流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京東方第8.5代TFT LCD生產線,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量產,一舉打破世界知名廠商對我國內地40英寸以上液晶屏的絕對壟斷。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表示,8.5代線達產后,京東方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的份額將提升至8%,躋身全球前6名,“北京創造”將躋身全球平板顯示產業前沿。
此前,大尺寸液晶面板只有日、韓和臺灣地區的少數幾家廠商能夠生產;而京東方8.5代線量產,使中國大陸具有了生產大尺寸液晶顯示屏的能力。
“隨著京東方全系列液晶面板的逐步上市,本土企業在全球平板顯示產業的話語權將大大增強。”京東方總裁陳炎順斷言。他回憶,在2003年中國第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京東方5代線建設之前,一塊17英寸的液晶面板在國際市場上的報價常年穩定在300美元以上,而今其價格僅為60美元。一臺17英寸液晶電視,8年前要賣四五千元,眼下售價不足千元。作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生產國,中國的廣大電視生產廠商降低了生產成本;作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消費國,中國的消費者也享受到巨大的實惠。
液晶顯示產業擁有巨大的輻射力和產業集聚力,以京東方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的8.5代線生產基地為中心,已經建設起北京數字電視產業園,吸引了康寧、冠捷科技和住友化學等諸多世界500強企業就近配套,產品涉及液晶玻璃、化學品、偏光片、背光源等關鍵主材料,還有眾多的二級配套供應商,形成了器件核心區、整機區、保稅物流區等六個功能區。
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預計,在京東方超大屏生產線的帶動下,北京數字電視產業園有望形成超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提供近2萬多個就業機會。待數字電視產業園完全成型之時,北京將成為高清數字電視機的全球制造中心之一。
京東方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顯示產品與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與創新,京東方已完整掌握了TFT-LCD的核心技術,年自主申請新專利數量超過500余項,居國內同業前列,已成為中國大陸顯示領域最具綜合實力的高科技企業。
利亞德
北京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為一體的LED顯示屏和LED發光產品應用的專業公司。2009年11月開始研發大尺寸LED-3D面板電視項目產品。2011年初,繼研發制作奧運“畫卷”、“夢幻五環”和天安門廣場矗立的永久性巨型LED顯示屏之后,北京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向全球首發第一臺LED電視。
高性能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作為所有電子產品的核心,不僅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著力發展的核心基礎產業,同時在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有支撐作用。2011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進一步明確了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地位,即:“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從而明確了集成電路產業在戰略性產業中的地位與作用。
“極大規模集成電路關鍵材料研究”課題在北京通過驗收
2011年4月,北京市科委組織專家對“極大規模集成電路關鍵材料研究”課題進行了結題驗收。
該課題是對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與成套工藝”專項任務,增強北京地區集成電路材料研發優勢而啟動的重點課題。依托該課題,承擔單位攻克了248nm深紫外光刻膠、聚酰亞胺光敏樹脂、精密錫球、UBM封裝靶材等產業化關鍵技術,建成集成電路材料領域專利數據庫及材料分析檢測專用儀器共享平臺;建成了我國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檔光刻膠生產線,可年產高檔正膠產品220噸,填補了國內空白,該產品通過七星電子等國內主要6英寸集成電路制造廠商的考核認證,并已實現批量銷售,截至2010年底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打破了我國半導體制造用高檔光刻膠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同時,依托該課題,北京科華微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院等17家單位聯合成立了北京微電子光刻膠產學研聯盟,有效整合了北京及周邊地區光刻膠及其相關材料的生產、研發、應用和人才培養資源、促進了技術合作、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北京君正
北京君正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嵌入式CPU技術。北京君正的核心團隊參與過多款國內外知名微處理器的體系結構以及內核設計,針對移動多媒體產品的特點,北京君正推出了其獨特的32位微處理器技術XBurst。2011年11月Google開放Android4.0源代碼之后,北京君正隨即展開Android4.0平板電腦產品方案的研發。目前,基于Android4.0的平板電腦方案已研發成功。
神州龍芯
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是中科院計算所與綜藝股份于2002年共同投資創辦的國有控股企業、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百家創新型試點企業,目前實收資本3億元。神州龍芯致力于中國唯一自主知識產權高端通用CPU——龍芯CPU的高科技產業化,借助于國家信息產業的戰略發展,積極捕捉新技術帶來的新機遇,實現了從Ic設計、應用軟件開發到解決方案與系統集成產品提供的集團化運營管理、全產業鏈發展。
云計算
云計算作為國家“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被認為具有廣闊市場前景。2011年以來中國云計算產業獲得迅速發展,投資日趨活躍,各地的云計算產業園、云計算數據中心等如雨后春筍般揭牌成立。
北京在國家提出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之初,就發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動計劃》,提出在2015年,使“云計算”的三類典型服務——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及軟件服務形成500億元產業規模,由此帶動云計算產業鏈形成2000億元產值。2011年發布的《北京市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中強調,著力推進“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工程”,該工程目標是:“形成技術、產品和服務一體化發展的產業格局,發展一批高效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云服務,聚集一批世界領先、全國領軍的云計算企業,形成一批創新性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標準。到2015年三類典型服務——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及軟件服務形成500億元產業規模,帶動產業鏈形成2000億元產值,云應用水平居世界各主要城市前列,成為世界級的云計算產業基地。”
北京亦莊啟動中國云產業園
2011年9月27日,京南最大的云產業園區——中國云產業園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首批簽約入園的企業包括百度云計算中心、云計算系統設備制造基地、云計算研發運營中心、KDDI數據中心、北京電信數據中心,五個項目總投資規模達261億元。
中國云產業園目標定位在建設“兩中心、一基地、一平臺”,即中國最大的云計算技術研發中心、中國最大的云計算運營及增值服務中心,中國最大的云計算系統設備制造基地,中國最大的云計算數據平臺。
產業園預計實現吸引投資超過500億元,年產值或銷售收入2000億元以上,吸納超過5萬人就業。
本次簽約的最大單來自瑞云云計算研發建設有限公司,該公司計劃投資約122億元,在開發區河西區建設云計算技術研發中心、云計算運營和增值服務中心、國際企業基地等六大功能板塊。百度公司準備將“云計算中心項目”開進中國云產業園,項目包括百度云計算數據中心和百度云計算服務中心兩部分,總投資約59億元。
中金數據
中金數據系統有限公司于2005年成立,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內領先的云計算運營服務商和信息系統外包服務專業提供商。該公司以自主建設、覆蓋全國的大規模、高等級數據中心為基礎,為高度依賴信息技術系統來運作其關鍵業務的行業客戶提供信息技術系統的場地基礎設施和系統運營管理服務,提供災難備份和業務持續性管理服務,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國內領先的云計算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云咨詢、云集成、云運營的全方位服務。專注于金融、交通運輸、政府和公共事業、網絡服務、現代大型制造行業等重要行業的企業和機構。
用友軟件
用友軟件集團成立于1988年,是中國最大的管理軟件、ERP軟件等軟件及服務提供商,也是中國領先的企業云服務、醫療衛生軟件、管理咨詢及管理信息化人才培訓提供商。2010年用友發布了用友云戰略白皮書,并與IBM共建云計算實驗室,推出了面向大型集團企業Nc商務云的服務:2011年,用友成為北京市祥云工程的首個示范項目承接單位,與中國電信簽訂了云產業的戰略合作協議。用友云計算策略稱為S+S,管理軟件加上云服務,一起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支撐。用友云戰略的目標定位在希望成為亞洲最大、全球領先的企業云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