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資源、環境越來越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而節能環保也就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節能環保投資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了讓北京的山更青、水更綠,“十二五”時期,北京市將在低碳節能以及水資源利用、垃圾處理等領域突破一批產業化重大關鍵技術和成套集成技術。低碳節能
隨著低碳時代的到來,在“十二五”時期乃至今后未來更長的發展時間內,中國建設低碳城市,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產業轉型、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的重要舉措。北京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首都,發展低碳經濟既是建設世界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十二五”時期,隨著北京市產業結構趨向服務化和高端化,
“以退促降”空間變窄,節能邊際效應遞減,需要更加強調技術節能、管理節能,提升“內涵促降”能力。為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促進科技北京與綠色北京建設更加緊密結合。2011年4月,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質監局、市金融局、中關村管委會等7個部門聯合搭建了“北京市節能低碳發展創新服務平臺”,以系統解決節能低碳技術發展問題為宗旨,加強整合技術、產業、政策等各類資源,提升節能低碳工作的頂層設計能力,合力推動節能低碳技術創新工作。
據市發改委資環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11年起,北京市將陸續實施六項節能重點工程:
一是政府機構節能改造工程,啟動第三批市級政府機構節能改造,基本實現全市具有節能改造潛力的市級政府機關完成節能改造,
二是公共機構供熱計量改造工程,推進全市公共機構供熱計量改革,啟動實施公共機構供熱計量改造工程,實行熱計量收費。
三是LED高效照明產品試點推廣工程,
“十二五”時期在全市基本淘汰白熾燈。將選取若干個商城、賓館、地下停車場、公共機構等領域推廣LED高效照明燈。
四是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落實財政獎勵資金辦法,重點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商場、醫院、大學、公共機構等領域實施的節能改造項目,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任務。
五是建筑節能工程。計劃從2012年起,新建居住建筑執行修訂后的北京市建筑節能設計地方標準,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耗熱量與采暖能耗指標達到居住建筑節能75%的水平;“十二五”期間完成60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任務。
六是工業企業節能。繼續推進年產能20萬噸以下水泥企業以及石灰生產企業淘汰關閉工作;加快低效鍋爐、風機、水泵、電機等設備淘汰工作;針對全市綜合能耗5000噸標煤以上的重點用能單位,開展節能潛力分析,實施熱電聯產、余熱余壓發電、工業鍋爐節能等一批節能技術改造項目。
“中英低碳技術轉移合作論壇”召開
為了搭建中英低碳合作平臺,引導英國低碳科技創新資源向北京的集聚,促進中英低碳技術轉移項目的對接與落地,推動英國低碳領域高新技術成果在北京的展示、示范和推廣應用,2011年6月21日,北京市科委聯合英國駐華大使館召開了以“促進建筑技術轉移,推動北京低碳發展”為主題的“中英低碳技術轉移合作論壇”。
會上,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中心與中英科技創新計劃(ICUK)為推動北京市在低碳領域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中英雙方在該領域的深入合作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萬科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企業。早在2009年,萬科明確制訂了向綠色轉型的發展戰略。2009年,深圳萬科城四期成為國內首個綠色三星住宅項目。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作為唯一通過獨立建館方式參展的住宅企業,萬科向全世界超過百萬計的游客展示了中國企業在綠色建筑、綠色生活領域的思考與實踐,獲得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同方人環
北京同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是由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大型高科技公司,于2000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同方人環現已建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低環境溫度空氣源熱泵研究測試平臺、空調末端產品研究測試裝置、模塊式空氣源熱泵專用測試裝置、水地源水冷機組研究測試平臺、商用戶式熱泵機組研究檢測中心和溴化鋰吸收式中央空調測試裝置。在超低溫風冷熱泵、超高溫水源熱泵、大型余熱源熱泵、熱泵熱水器、溴化鋰中央空調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一流水平。水資源利用
北京是個資源性缺水的城市,境內沒有能夠提供水源的大江大河,水源主要靠天然降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特別是1999年以來,北京遇到了連續11年的干旱,加劇了水資源緊缺的矛盾。
面對嚴峻的考驗,北京一方面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實行計劃用水,定額管理,另一方面將開源的目光投向了全市每年產生的近13億立方米污水上。在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同時,大力推廣污水再生利用。使污水處理從單純削減污染物走上了循環利用的道路。如今,再生水已成為北京穩定的新水源,2000-2010年累計利用再生水近33.6億立方米,相當于1680個昆明湖的水量,也接近于2010年全市全年的總用水量。
2011年7月8日,北京市環保局、市發改委聯合發布《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北京將完成中心城7座污水處理廠建設,中心城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8%,新城建成區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0%,重點建制鎮實現“鎮鎮建污水處理廠”,全市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70萬噸以上。
武鋼與北京碧水源聯手打造環保水處理產業
2011年12月6日,武鋼及所屬工程技術集團與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成立武鋼碧水源環保有限責任公司,雙方將共同打造國內一流的環保水處理產業。
新的合資公司將專業從事市政自來水、污水處理膜及環保設備的生產與銷售,并承接冶金廢水處理等環保項目工程及相關投資運營。預計在今后將達到冶金行業污水處理及華中區域水環境治理10%以上的市場份額。新公司的成立是武鋼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的一件盛事,也是武鋼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當前,武鋼正在深入推進“三個轉變”,雙方的合作將為武鋼履行社會環保責任、創造新的相關產業經濟增長點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力量。
碧水源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歸國留學人員2001年創辦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碧水源始終致力于解決我國水污染與水資源短缺問題并提供飲水安全保障,是污水資源化和飲水安全保障領域從事核心膜材料與設備制造、工藝開發并提供整體技術和工程解決方案,以及設計、施工、運營、投融資全方位服務的高科技環保公司。截至2010年,碧水源已完成超千項污水資源化工程、百余項安全飲水和濕地工程,參與眾多國家水環境重點治理工程。
首創股份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作為一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首創股份一直致力于推動公用基礎設施產業市場化進程,將發展方向定位于中國水務市場,專注于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的投資及運營管理。
垃圾處理
2011年9月,《“十二五”綠色北京發展建設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提出,要加強垃圾源頭減量化管理,2015年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產生量年度零增長。北京市發改委表示,截至2010年,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達635萬噸(不含餐廚廢棄物、建筑廢棄物和可回收物),比2008年降低了5.5%。
為確保“十二五”期間全市垃圾產生量零增長基本可實現,市發改委表示,要繼續推行“限制過度包裝”和“限塑”措施,鼓勵凈菜上市。鼓勵企業在大型商場、超市設立產品包裝回收柜臺。繼續推動垃圾分類試點,全面推進黨政機關、學校、大型商場、賓館飯店等機構和場所生活垃圾“零廢棄”管理試點,在餐廚垃圾集中產生單位開展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試點。此外,還要建成一批焚燒與生化處理技術為主的處理設施,實現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3萬噸/日,垃圾焚燒、生化處理、填埋比例達到4:3:3。建成一批餐廚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全市餐廚垃圾處理能力達到2900噸/日。
“填埋氣制清潔燃料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項目通過驗收
2011年5月24日,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項目“填埋氣制清潔燃料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及所屬三個課題:填埋氣特性及制清潔燃料工藝研究、填埋氣制清潔燃料中試生產和填埋氣制LNG(液化天然氣)示范工程順利通過專家驗收。
該項目實施期間,開發完成填埋氣制清潔燃料中試設備一套,并在安定衛生填埋場建設填埋氣年處理量560萬m3示范工程一座,可實現年產LNG 239.4萬m3,相當于230萬升汽油,市場價約1800萬元,及每年減排CO2 5.21萬噸。該項目科技成果榮獲“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認定證書”,被列入《北京市第三批自主創新產品目錄》,成為北京市政府采購中關村自主創新產品。
環衛集團
北京環境衛生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是首都環衛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國有獨資企業。該公司主要承擔首都市區和部分郊區的生活廢棄物收集、運輸、無害化處理,道路機械清掃、沖刷、噴霧壓塵、冬季除雪、全市餐廚垃圾的清運與處理、清除非法小廣告以及首都重大活動環衛保障任務。
嘉博文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2001年成立于中關村的中外合資企業。嘉博文利用微生物技術致力于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開發新型環境友好型生物肥料,帶動生態農業興旺發展,創建了城市有機垃圾生物發酵資源化全產業鏈模式,目前已與國內大型農資及食品企業形成產業對接,初具創新型新興產業模式,該模式已被哈佛商學院收錄為MBA教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