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 語言修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6A-0016-02
教學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手段,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教師應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使其語言兒童化,具有藝術性和幽默感。教師的語言修養,包括專業語言、態勢語言、情感語言等要素。
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怎樣才能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呢?本文擬就此問題作些粗淺的探討。
一、提高教學口語的兒童化水平
小學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因此其語言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必須清楚明白、科學準確和生動活潑,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在教育和教學中,教師要努力使自己的口語兒童化,加強語言能力的訓練,力爭做到清晰、準確、科學、符合邏輯,并具有幽默感。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口語對兒童頗有吸引力,能啟迪學生的心智,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教師生動感人、通俗易懂的語言能吸引學生。為什么有的老師受到學生的歡迎、家長的親睞呢?我想,這當然與教師運用兒童化的口語是分不開的。教師如何才能提高教學口語的兒童化水平呢?
(一)力求準確規范
教師說話要“為人師表”。說話的語音、語法、語德、語態都要講究。語言要準確,吐字要清晰,用詞要恰當,內容要簡潔有條理,語調要生動而富有感染力。處于語言發展最佳期的兒童從教師那里受到良好的語言熏陶,將會受益終身。所以,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給學生一種親切感。
(二)語態要形象活潑
教師給孩子說話,要未成曲調先有情。教師情緒飽滿,輕松活潑地出現在學生面前,造就一種寬松、活躍、和睦的語境,語言就會在心理交流中顯出效果。兒童善于用直覺思維思考問題,習慣于從感情角度認識事物,因此,教師用生動直觀的語言比用概念語言說話的效果更好。教師要多用比喻、擬人、夸張等多種修辭方法,施展繪聲繪色的描述技巧,調動兒童對語言信息的想象力。例如,教“買”和“賣”兩個字,為了讓學生將兩字辨別記牢,就說:“有多余的就拿去賣,沒有就去買,所以‘賣’字頭上多了個十”。
(三)感情要真切坦誠
兒童有一種“愛撫期望心理”,這是稚嫩、幼弱者的本能心態。他們對有豐富感情負載的語言和寡淡冷漠的語言,能敏感地加以區別。甚至教師無意中流露的一個眼神,隱藏于嘴角的細小表情,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如,筆者在教《永生的眼睛》一課,當讀到“我14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了母親的生命……”含著眼淚再也讀不下去了,同學們也隨著我哭了。他們的感情是多么的真切,自然流露出對琳達一家人的同情,感悟生命的價值。所以,把對兒童真誠的愛與感情溢于言表,會引起孩子強烈持久的內心體驗,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對孩子說話要盡量做到情真意切,娓娓動聽,要以富有情感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開始學習,在情緒高漲的氣氛中進行智力活動,在滿足的情緒中學習知識。師生不僅在知識傳播中產生交流,同時也在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共同體驗著教學的愉快和收獲的喜悅。
二、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边@強調了教師要有高度的語言修養。而教師語言的藝術化,是指教師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快慢適度的節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好的教學語言表達,可以使深奧晦澀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它使教室“春風駘蕩,滿屋生輝”,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之中獲得知識。有的教師雖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但不善于表達,講起課來平淡乏味,拖泥帶水,這就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給教學帶來一定影響。那么,如何才能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呢?
(一)語言要形象生動
“講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動的事例,最感人的情節,要繪聲繪色,細致刻畫,使聽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語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化為具體,深奧的講得淺顯,枯燥的變為風趣。筆者在上《桂林山水》這一課時,用這樣一段話開場:“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確,桂林奇山秀水,堪稱天下第一,多少文人墨客曾結伴同游,留連忘返,流下名言佳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現在,就讓我們也蕩起小舟,一同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美麗畫卷吧!”這段話,繪聲繪色,有景有情,使教學語言格外形象、精彩,容易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良好基礎。
(二)語言要富有感情
富有藝術性的教學口語,應當是發聲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的。當教師帶著對事業、對學生的熱愛,精神飽滿地登上講臺,學生立即就會受到教師的情緒的感染。如果教師將備課時的感受在課堂上表達出來,語言就富有吸引力。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新教材第八冊《一個孩子的哭聲》一課時,在課前向學生講述:“同學們,現在你們都有父母的呵護,你們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有個和你們同齡的孩子,他的父親參加了國際維和行動,他盼望父親給他帶回一個‘藍盔’,可等來的是父親的靈柩。你說他想呼吁國際社會什么呢?”“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愿望牢牢地把學生吸引住了,在接下來課文的朗讀中,學生把全部的情感都融入到課文當中。
(三)注意啟發誘導的技巧
啟發不是滿堂問,有的教師硬把學生引入自己預先設計的軌道上,這種教學僅僅是讓學生做“填空題”,整節課實際上就是用“填空”的方法來“滿堂灌”。在教學中,筆者并不急于把結論“灌”給學生,而是用誘導性的教學語言,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引導他們思索、探求,以促進“頓悟”,從而開闊學生的思維領域。
三、增強語言表達的幽默感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边@話并不過分。如教《生命生命》這一課,有個老師準備去賽課,借筆者所教班的學生上課。在“知識延伸”這個環節,老師提出了問題,回答的學生寥寥無幾?;氐奖景嗪?,筆者就說:“剛才我們班上課像是打了幾聲悶雷喲,老師聽著聽著都昏昏欲睡了。”接著就學了幾聲呼嚕,引得同學們笑得合不攏嘴。這樣幽默的語言滲透了含蓄的批評,增添了語言藝術的光彩,讓學生在笑聲中自覺而愉快地糾正自己的缺點。接著,筆者趁著同學們那濃濃的學習興趣,就換了個話題:“同學們,人生是短暫的,怎樣才活得精彩有力呀?!边@時同學們就來勁了,個個把小手舉得老高,隨后以開火車的形式,讓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課后不少學生還主動找筆者交流。
同樣的教學資源,語言表達能力不同就會收到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學實踐表明,教師的幽默語言,可以含而不露地啟發學生的聯想,出神人化地推動他們的領悟,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引起寬松愉悅的心理共鳴,從而順利地達到教育目的??梢姡哪彩且环N很好的教育手段。教師如何才能增強語言表達的幽默感呢?
(一)領會幽默含義
幽默不是油腔滑調,也非嘲笑或諷刺。教師要領會幽默的內在含義,機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學生的缺點或優點,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浮躁難以幽默,裝腔作勢難以幽默,只有從容、平等待人、超脫、游刃有余、聰明透徹,才能幽默,教師要做到幽默而不俗套,才能讓學生在心情愉悅中快樂學習。
(二)擴大知識面
幽默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它必須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基礎上。一個人富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做到談資豐富,妙言成趣,從而做出恰當的比喻。因此,要培養幽默感必須廣泛獵取,充實自我,不斷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收集幽默的靈感,從名人趣事的精華中擷取幽默的知識。
(三)陶冶情操
幽默是一種寬容精神的體現。要使自己學會幽默,就要善于體諒他人,要學會寬容大度,克服斤斤計較,同時還要樂觀。教師在學習生活中多給學生一點趣味和輕松,多一點笑容和游戲,多一份樂觀與幽默,那么就能給學生充足的信心和學習的動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地運用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使語言閃光,引人人勝,課堂上時常充滿歡聲笑語,讓學生在課堂上能獲得審美感受,激發學生進取的熱隋,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啟迪、引導他們在樂中學,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
實踐證明,教師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開展形式多樣、務實有效的語文活動,提高教學口語的兒童化水平,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增強語言表達的幽默感,持之以恒,能切實提高教學的效率。
(責編黃 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