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課堂分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6A-0021-01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教學中比較推崇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必須倡導的學習方式,它有利于形成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發現、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良好習慣。因此,我們作為教師,正確地把握好它的操作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方向,只注重表面形式合作就很容易走進合作學習的誤區,也就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優勢的大力發揮。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在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后,下面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科學分組
要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功能,分好小組是前提。為了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我綜合評定了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牢固性、學習能力自覺性、心理素質健全等因素,然后根據優、中、“差”按1:2:1的比例搭配,4-6人組成一個小組。這既具有差異性又具有優勢互補性。
二、合理分工
每個學習小組內要選出1名組長,1名記錄員,組長對小組活動進行組織,記錄員負責記錄解決了的問題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和新提出的問題。在每個組內選擇合適的組長也是很重要的,選舉的時候可以通過組內投票的方式也可以通過直接舉薦的方式。到了后期,讓小組每個成員都輪流著做組長,這樣,既幫助學生學習又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三、明確學習規則
1.小組合作學習時,由組長帶領討論,由書記員負責記錄解決不了的問題和新提出的問題。
2.在小組內實行“一對一”幫助學習方式,這樣針對性比較強,不會出現有些同學沒人管、自己不上進、組內成員不在意的情況,但注意不要“有求必應”,以免使其產生依賴性。
3.自學時要獨立學習,不明白的問題在自學提綱上標上記號,以便“一幫一”時提出或小組交流時大家一起解決。
4.重點展示,讓組內每一個同學都有發言、展示的機會,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同學都能夠快樂學習。
5.各組員互相監督,杜絕抄作業現象,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四、加強學習引導
小組合作學習,由原來的全班學習到小組合作學習的轉變是個非結構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當然不能袖手旁觀,而要起到引導學生互動的作用,在把講臺交給學生的同時也能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大、中、小三種不同的圓。
(學生們拿出了大、中、小三種不同的圓。)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
(學生們邊動手邊開始了激烈的討論:畫畫,比比,量量,算算……)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嗎?
生1:圓的周長比直徑長。
生2: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
生4:不是,應該是這樣的,同一個的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
(此時,班里討論非常激烈。)
師:相當好,同學們的答案都很不錯。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任何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比是個什么樣的數嗎?
學生們又在自己的小組里開始了討論,經過一番討論得出了結論:實際上任何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比都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這個固定的數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
老師繼續往下引導。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π的取值是多少嗎,最早是誰把它推算出來的,他是怎樣推算出的?這些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和好奇感。
同學們通過小組內分配工作,有的自查課文,有的查閱相關資料,有的記錄,經過討論發表意見,很快得到π的取值范圍以及它的發明來歷。而且同學們也領悟到要從小學好數學。
師:必須知道什么條件才能算出圓的周長呢?
學生的求知欲一浪高過一浪。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再次分工合作,自學課文,再次進行實驗,分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因為圓的周長一直是它自己直徑的竹倍,所以只要知道圓的直徑或者半徑就能算出圓的周長。
經過動手操作、合作討論、概括歸納、實踐應用這樣的層層探索過程,學生學會了推理,個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現階段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還不夠成熟,只有經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合作探討,不斷反思、改進,才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高效。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