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學情商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6A-0026-02
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系。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之一是人文性,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有高情商。語文教材就是培養學生情商的很好的教學資源,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情商的重要途徑。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采取一些適當的方法,培養并提升了學生的情商。
一、閱讀課文,培植情商之“根”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課文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情感。學生讀一篇篇文章就是在和許多人物對話,可以被許多情感所感染,例如熱愛(《生命生命》)、關愛(《唯一的聽眾》)、給予(《給予是快樂的》)、勇氣(《花的勇氣》)、誠信(《萬年牢》)、恒心(《紀昌學射》)、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親情(《秋天的懷念》)。而在《詹天佑》、《稱象》、《晏子使楚》、《一定要爭氣》等課文的學習中,可學習主人公們的創新精神,以及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堅強個性,陶冶情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因此,仔細研究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把它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這是培養學生情商之根本。
例如人教課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五組教材中的課文《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是一位殘而不廢、熱愛生命的作家,文中寫到她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三個事例中感悟到生命雖然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教學本文時,筆者讓學生課前搜集杏林子的資料,接觸這位可敬的作家,感悟她對生命的理解,對生活的熱愛。上課時,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引導學生人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反復品讀,領悟小飛蛾面臨生命嚴重威脅時,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領悟磚縫中的小瓜子憑著頑強的生命力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哪怕是僅活幾天;領悟作者傾聽心跳的感悟。接著充分討論小飛蛾、小瓜苗、作者是怎樣面對磨難、挫折和打擊的,進而結合現在有的年青人在遭受小挫折時,就焦慮、恐懼、絕望、輕生等事例討論。最后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找找生活中堅強面對生活的榜樣,例如張海迪、海倫凱勒、李月、鋼琴王子劉偉等,從他們身上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在困境中自我激勵,珍愛生命,感謝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這樣,通過深挖教材,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人生的積極態度,讓他們勇敢面對挫折,接受磨練,擁有較強的受挫力。
再如《巨人的花園》這篇文章,巨人醒悟了,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針對現在有些孩子存在缺乏愛心,享樂自私的問題,教師教學這篇文章時,可以滲透分享理念,讓學生懂得美好的東西應該與別人共享。在教學中應抓住巨人的言行細細品味,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特別通過巨人的五次話語,體會巨人的態度變化。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或其他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中與人分享或做得不夠的事例。最后總結,讓學生知道分享是什么,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關心,分享是愛別人的更高層次的品質表現,懂得只有和大家共同游戲、學習,與別人同享美好的東西,共同分享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從而達到提高情商的目的。
二、綜合實踐。培養情商之“葉”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由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倡導。”而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大多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結協作精神。語文綜合性教學活動正好提供學生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和發展,實際上也是在合作中提升學生的情商。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安排了許多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實踐活動時,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組合,學會確立目標,學會合理分工合作,做總結和報告。這樣,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要與同伴交流溝通,共同探討研究,統籌規劃,根據小組的優勢和劣勢安排任務,處理活動中出現的爭執和沖突,以一種真誠的、認真的、負責的態度與人交往合作。這不僅讓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得到提高,更培養了團隊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同時,學生的認知能力、思考能力、創造能力、領導能力、表現能力、協調能力也能得到提高,這樣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情商教育過程。
例如,在以環保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可讓學生根據選題和需要,自主選擇組合,確定小組成員(學會尋找人力資源);根據小組成員的特長確定不一樣的主題(學會互相了解),學生的選題真可謂百花齊放:有的探究水污染問題,有的關注水資源浪費問題,有的則調查噪音、空氣污染、垃圾處理等問題;學生還學會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相關資料(利用社會資源),如有的上網搜集,有的到實地調查訪問等。在活動中,學生培養了較強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了與人交往,培養了人文意識,提高了信心和情商。
三、口語交際,綻放情商之“花”
語文課程標準在口語交際的總目標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因此,口語互動交際是培養學生情商的重要途徑。
在高年級的教材中,口語交際形式一般是:如何用壓歲錢、講故事、說實驗、請教別人、說成語、演講、辯論等。高年級學生普遍不熱心口語訓練,究其原因,既有心理障礙,即青春發育期的學生進入心理閉鎖期,害羞、怯場;也有思想障礙,認為“說話不用學,生來就會”。要提高學生的情商水平,就要讓他們克服口語障礙,養成口語訓練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緊迫性,大膽鼓勵,培養自信,允許說錯,允許補充,允許修正,允許質疑,允許保留。
如人教課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組教材中的口語交際——“開卷是否有益”的辯論會。如何讓學生愿說、樂說,勇敢、自信地說,這是關鍵。在互動中,筆者給每一個學生都創造說的機會,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和氣氛,讓學生由在座位上說到在講臺上說,由有準備地說到沒準備有把握地說,由短時間說到口頭較長時間地說。教師在點評學生的口頭表達時,多表揚鼓勵,逐步增加學生敢說的自信心。在辯論過程中,正反雙方的學生們竭盡全力為本團隊爭光,通力合作為獲得冠軍拼搏,他們培養了合作精神,團隊精神,即提高了情商。
四、習作教學,養育情商之“樹”
在學生作文過程中,智商與情商是相互促進的,是否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征就成為學生作文成功與否的關鍵,滲透情商培養的作文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情商。筆者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實踐:
(一)寫日記培養情商
學生的成長每天都有不同的色彩,每天都有不同的滋味,每天都上演著不同的故事。學生如果要把這些事寫下來,對許多看來無足重輕的小事,就不得不細致地觀察,在記錄過程中必然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分析,對一時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還要進一步研究。回顧一天的經歷,總結一天的收獲,反思一天的問題。教師可倡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寫起,寫日記、周記,這樣,對他們的成長,思想的成熟,特別是情商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以下兩篇小日記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情商在提升。
《老人節》:今天是老人節,我要做一張賀卡送給爺爺。因為爺爺每天都做飯給我們吃,很辛苦,我要感謝他。(學會感恩)
《朋友》:下午,我和奕滔在乒乓球比賽,我贏了,奕滔哭了。我本來哈哈大笑。但是后來我不笑了,因為我和他是好朋友,我告訴他,不要哭了,還有機會。(學會關心)
可見,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感受和體驗,能夠培養學生體會感恩、關愛、善良、執著、無私、奉獻等品質,也能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
(二)在習作中培養情商
作文要“立誠”先要做人“立誠”。“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空口念著是沒用的,應該去尋到它的源頭,有了源頭才會不息地傾注出真實的水來。”這里所說的“源頭”即生活的充實、精神的純粹和人格的高尚。因此平時習作應滲透情商培養,無論是選題、選材還是成文。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第六組教材的主題就是學會愛的表達。教師可趁此機會設計以“愛”為主題的作文。當代小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對周圍的人關注不多。通過本次訓練學習,呼喚他們的愛心,讓他們懂得愛親人、愛他人、愛社會是一種幸福,給他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課前讓學生積累以“愛”為主題的名言警句、歌詞、詩句;訪問、收集給親人、給他人、給社會送溫暖關愛的感人事跡;收集人們在優美環境中愉快晨練、散步、談心、工作的場面,讓學生感受充滿愛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從而激發他們愛的情感。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滲透情商培養,對學生情商的提升必定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