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語文教學批注式閱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6A-0042-02
批注式閱讀在我國具有悠久傳統,我國古代有不少學者的著作就是對他人文章所作的批注。比如金圣嘆評點《水滸傳》,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都為人們津津樂道。批注,即批語和注釋。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根據個人的閱讀體驗,寫出自己的感悟或質疑,這既是一種閱讀鑒賞,也是一種智慧的啟迪。批注式閱讀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具體體現,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自主閱讀的深化,是以書面形式表達體驗的閱讀實踐活動。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大膽地把問的權利和解答的權利留給學生。把批注式閱讀引入課堂,是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手段,更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的有效方法。
把批注式閱讀引入語文課堂,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對文章的語言進行感知,對文章的內容、層次、思想情感、表現手法、語言特點、精彩片段、重點語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用線條符號或簡潔的文字加以標記。
一、認識批注,體會作用
教師要告訴學生,批注式閱讀是閱讀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而要使這種學習方法得以持久,學習技巧十分重要。學生在培養批注式閱讀習慣的時候,采用從易到難的方式,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為自己創設一個良好的習慣養成的氛圍,使自己逐步愛上閱讀,愛上批注式閱讀。
(一)規定符號批注的種類及用法
運用批注式閱讀的方法,首先要明確批注符號的作用。為讓符號有統一的規格標準,筆者借鑒資料,設計了一套批注符號(如下),建議學生用鉛筆作記號,這樣在合作交流后,便于修改。
圈出本課需要掌握的生字。
標出課文需要掌握的新詞,包括生字組成的詞,詞語盤點中出現的詞,自己很欣賞或不了解的詞等。
①②③……(序號):標在每一自然段前。
‖|(分開號):用來劃分段落與層次,標在每一段(或層)末尾。
~~~(曲線):劃在文章的優美語句下面。
△△(著重號):標在句子關鍵詞下面。
〓(雙橫線):劃在文章關鍵句子(過渡旬、總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問號):用在有疑問的詞語或句子末尾。
(二)學習文字批注的類型及用法
文字批注主要類型有:評文字、釋意思、析含義、議內容、談感想、存疑問、類舉補充、評寫作方法和特色、表觀點等。通過具體課例的學習,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律逐步訓練。由于筆者所教年級學生尚屬中年段,深入閱讀、自學課文還剛剛起步,因此先重點指導學生掌握三種文字類型的批注(評文字、評寫法、存疑問)。文字批注一般寫在課文句段對應的頁眉、頁腳、頁側。
學習文字批注可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課前預習——簡單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內容:疏通文字,初見梗概,發現疑問,提出問題。
第二階段:課中講讀——啟發性批注。
專題批注: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批注,在閱讀過程中實施。批注的內容:在老師引導下對重點句的賞析,以及老師和其他同學講述的要點、言簡意賅的評語等。
釋疑批注:在閱讀過程或練習中實施。批注的內容:解答疑問,學習心得,理解要點。
第三階段:課后拓展——延伸批注。既是對原有批注的補充、修正、鞏固和提高,又能作適當的擴展,以檢驗閱讀效果,提高閱讀能力。
二、及時檢查,有效反饋
一旦學生初步掌握了批注的方法,筆者就在課堂上不斷深化采用符號和文字兩種批注相結合的方式,教會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逐步滲透,逐步運用,逐步掌握。創設機會讓同學問相互討論,共同交流,介紹各自的批注內容、方法,達到整體提高。
(一)小組輪流抽查
每次布置批注作業后,抽查一兩個小組。南于人數少,一般以面批為主。重點肯定其新穎獨到的見解,不斷鼓勵學生探究發現。
(二)小組交流互評
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好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對文本的批注差異很大。小組交流、互評時爭論常比較激烈。
(三)實物投影現評
批注寫在頁眉頁側,利用實物投影,全班可馬上看見某位同學的批注,全班共評,發表見解。對于批注時典型的偏激、片面、平淡、離奇、怪異等現象,展出來供大家引以為戒;精辟、獨到、創新、全面、透徹的批注供大家借鑒和仿效。
通過檢查、交流、互評,同學們能及時反思自己批注的情況,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和批注質量。通過多次的啟發和嘗試,學生逐步養成作批注、讀批注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僅針對文章中的一句話:“在一間屋子里橫七豎八地拉起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系著許多鈴鐺。”學生就能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賞析、評價。
A同學品味句子的關鍵詞語:從“橫七豎八”和“許多”知道了鈴鐺的數量很多,密密麻麻,為蝙蝠飛行設置障礙。
B同學品味句子背后的含義:從“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看出科學家們對待這次試驗非常認真,有著嚴謹的態度。
學生們交流著自己的批注,就像看到了自己思考的軌跡,而且在以后交流的時候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鼓勵評價,注重實效
(一)看態度——與作業的批改緊密結合
實踐證明,對教師要批改的內容,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是非常認真的,投入的精力足。因此,在學習完一篇文章后,筆者經常把給文章作批注作為一項專門的作業布置給學生。長此以往,給文章作批注這種行為才能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自覺行為。
(二)抓質量——與課堂的分析緊密結合
在課堂中,筆者引導學生解析文本時,每當學生有好的見解,總是給予適當的表揚,并提醒學生及時記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出了給文章作批注的精髓就在于把自己對文本思考的痕跡寫下來,每一處批注都是一處精彩的見解。
對于一些已經能自覺把批注式閱讀引進自己的課外閱讀的學生,筆者還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在批注時應注意用語簡潔、精練,落筆時做到“三思而后記”,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綜上所述,批注式閱讀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具體體現,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閱讀的深化,是以書面形式表達體驗的閱讀實踐活動。作為閱讀教學的一種形式,批注式閱讀起到融合文本、彰顯自我、砥礪思維、錘煉語言的作用。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靈活運用上述策略,不斷創新批注式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索出更新、更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路徑。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