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口語交際能力課外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6A-0068-02
僅在課堂中讓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知識、技能,這是不夠的。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來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我們除了立足課堂教學加強訓練外,還要引導學生從課內向課外的實踐活動延伸,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校園,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關注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進行交際活動。
一、以學校活動促進學生口語交際
在校內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我校根據綜合性學習欄目、地方特色和學生需求,創設了“童話故事會”、“采蜜本”、“手抄報”、“展示臺”、“漫游成語王國”、“古詩聯賽”、“中國傳統文化知多少”、“小學生漢字知識競賽”、“辯論賽”、“新聞主播”等活動,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搜集、處理、商量、討論、探究、辯論等活動的全過程。
在德育實踐活動中開展口語交際訓練。一是在養成教育中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利用中隊會、班會開展辯論會、短劇表演等,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二是以國際性的手拉手交流活動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通過參觀、訪問、聯歡、座談等形式,使學生們的口語才能在與國內外友人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提高。三是以國旗下講話的互動,以及訪談的形式讓全體學生參與評議,從而進行口語交際鍛煉。四是開展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創造口語交際鍛煉機會。五是積極建設校園文化,營造口語交際氛圍。學校綜合樓每層的功能教室設計有相關的知識點,為學生提供口語交際的素材。這一切為激發學生口語交際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在社會生活中開展口語交際,構建學習大環境
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活動提供了源頭活水。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口語交際資源。我們以課外實踐活動為口語交際訓練拓展的突破口,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社團,以及社區、單位的團體活動,接觸學校以外的有益身心的多項活動,尋找自身的興趣愛好,在多種身份轉換之間進行口語交際,提高溝通與交流能力,全方位發展自己的綜合素質。
樹立大口語交際觀,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教材與社會生活充分結合起來,讓學生走出教材,走出課堂,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家庭活動中訓練口語交際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語言環境的影響。家庭生活是學生形成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利用家長會、家訪、校訪等方式,指導家長協同學校一起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具體措施如下:
家長創設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采用隨意、自然、具有親和力的方式與孩子進行口語交際。鼓勵孩子在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中多與人交流,讓他們在口語交際實踐中豐富語言表達,提高交際能力。
鼓勵孩子運用課堂習得的口語交際技巧,積極地進行家庭交際。如,認真傾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表達、學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文明得體地交往等等,不斷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綜合能力。家長要注意不可操之過急,不可對語言要求過于苛刻,這會降低孩子表達的興趣,使他們對交際產生害怕心理。
(二)在社會活動中訓練口語交際
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存在著大量自然的、生動的口語交際活動,讓口語交際和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口語交際的廣闊天地。因此,教師要引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例如,安排學生當小記者進行采訪、調查;到社區宣傳,和人們交流;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當解說員,向客人介紹學校發展情況;到商場當促銷員,向顧客推銷商品;購物時,向售貨員了解產品性能;到餐廳用餐時,和服務員交流;看病時,和醫生交流病情,等等。這些社會實踐活動,拓展了生活視野,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也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打下交際基礎。
再如,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稀奇古怪的化石常常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就自己不明白的歷史問題詢問老師和隨同參觀的家長,并向講解員請教。在講解廳中,學生專心地聽講解員的講解,每當講解完一處場景后,踴躍地提問,整個交流的場面積極而熱烈,孩子們的表現大方有禮、探究精神熱烈。通過這樣的參觀活動,學生增長知識,豐富見聞,在實踐中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發展隊進入超市后,學生三五成群地按小組列出的購物清單選購商品。在購物過程中,學生不時詢問物品價格、打聽物品名稱及用途,有的學生還向售貨員了解商品的優惠活動。學生之間互相推薦商品。選好物品后,運用數學知識算好賬,同學們排著隊來到收銀處付款。購物完后,學生有禮貌地向售貨員告別。
這些“走出去”,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學”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主動與別人打交道,請求幫助,解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呵護學生的交際積極性,鼓勵學生克服交際困難。交際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交際中斷、交際失誤等現象。人與人之間交際是以溝通情感、協調關系、彼此交流、相互理解為目的。教師在這過程中要耐心地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啟發、協助,幫助他們渡過交際難關。
其次,口語交際實踐活動要多樣化。為學生安排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貼近他們生活的實踐活動,組織他們參加喜聞樂見的活動。避免形式單一、重復枯燥的活動,才能提高他們參與口語交際的熱情。
最后,面向全體學生。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口語交際實踐活動時,要考慮全體學生的綜合水平,設計適合大多數學生交際的活動方案。在交際過程中,既為一部分伶牙俐齒、能言善道的學生提供高水平的實踐機會,也要關注一般層次孩子的交際過程,重視絕大多數學生的口語交際發展。只有讓全體學生都主動、積極地參與,才能提高口語交際實踐的有效性。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