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英語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6A-0082-01
小學英語復習課能幫助學生鞏固已學語言知識,建立語言知識間的聯系,使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系統化、條理化,并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如何才能上好小學英語復習課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根據學情,制定預案——力求做到“一線串珠,形散神聚”
所謂課堂教學的“一線串珠,形散神聚”,指無論課堂教學的“形”有多散,都不應該偏離主題、脫離中心。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要梳理知識、查漏補缺;要重點練習、強化運用;要引導學生整體拓展,達到全面提升;要增強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復習的習慣……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較重也較繁雜。復習課要做到“形散而神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用一條主線串聯起始終,把語言操練放在情境中,可利用固定的話題、固定的人物或固定的情境貫穿整節課。例如,復習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3 It was there一課,教師可以利用固定的人物Liu Tao和su Hai,根據他們在不同的場景中尋找丟失的東西的情況來設計各種活動,這樣,能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WaS和were的用法。
二、整合提升,綜合運用——力求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變為已有”
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少小學英語教師有這樣的感受:平時教學新課時,學生“一聽就懂,一練就會”,可遇到真正的練習或考試時,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筆者認為,解決上述問題,必須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
1.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最大的阻礙就是沒有特定的語言環境,很多學生都是根據書本上固定的句型格式和特定的圖片進行操練,然而,當句型或圖片稍加變化后,學生則“無言以對”。在復習課上,教師應創設各種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用所學的英語與人交流。如筆者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2A telephone call一課時,課前讓學生準備手機,在復習時,筆者撥通某個學生的手機,與其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不一定局限于本課所學的語言知識點,可以適當加以變化,也可以讓學生之間直接進行訓練。這樣,既很好地復習了這一課的內容,也達到了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讓學生在游戲中綜合運用語言。教學新課時,每個單元所呈現的都是單一的句型或話題。在復習課上,教師可以把以前所學的有聯系的內容綜合在一起,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交流。利用游戲和比賽,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筆者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學生復習與“購物”有關的內容。筆者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代表不同的店鋪(文具店、水果店、玩具店和食品店等)。筆者首先講述游戲的規則: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尋找店鋪,再根據其中的“商品”自編購物對話進行交際。表演結束后,根據學生的語音、語調、動作、表情等,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隊員,并發一些小禮品以示鼓勵。最后,各小組的組長分別匯報本小組歸納的詞匯和用過的購物用語,以達到共同掌握的目的。
三、合作學習,提升能力——力求讓學生做到“主動參與,注重合作”
進入復習階段,由于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學生的學習情況又不盡相同,教師有時難以控制復習進度。筆者認為,小組學習是解決這一難題的好方法。它能夠打破時間、內容、場所等的限制,創造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動口、動手、動腦,提供廣闊的交往空間。通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可使每一個學生在積極的學習中得到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例如,可讓小組間相互檢查讀書、背誦、默寫的情況,具體內容由組長安排或由組員共同商量確定。正因為每組學生都有共同的學習目標,他們不知不覺地把個人間的競爭變成小組間的競爭,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局面,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樂于學習的動機。通過小組學習,學生之間還可以互相啟發和交流,發揮群體協作的精神,使得復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小學英語復習課應使學生強化記憶,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之轉化為能力,讓學生把“忘的記起,漏的補上,錯的糾正,差的趕上”,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
(責編 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