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應著重從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教育方法的創新、道德創新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努力,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做出貢獻。
關鍵詞:教育;創新;教學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相繼出臺,一場新的教學改革大戰拉開帷幕,在這場教與學的大戰中,教師的位置已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的指揮員,而是成為學生成長過程的引路人,是他們的“政治委員”“指導員”“參謀長”。隨著雙邊關系的變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下面,我僅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是教育創新的前提
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壓抑了眾多鮮活的個性,扼殺了學生開拓進取的創造個性,阻礙了人才的選擇和培養。因此,在充分認識應試教育弊端的同時,要使素質教育盡快成為教育的主導思想,落實于行動。轉變只為升學服務的目標觀;樹立教育為提高國民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目標觀;轉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質量觀;樹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轉變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觀。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去追求并發展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創新實踐活動。
二、更新知識是教育創新的內在動力
學校教育的對象是個性不同、充滿活力和個人體驗不盡相同的學生。因此,他們也會呈現多樣化。對教師來說,不但要滿足不盡相同的學生的要求,還要在學生當前需要與未來需要之間架一座橋梁,作為橋梁的設計者和建設者,不僅要具有能充分滿足當前學生需要的教育觀念、知識水平、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能充分滿足未來學生需要的、與時俱進的新教育觀。知識水平、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這需要一種有效的學習或變革的策略,教師自身知識應不斷得到更新,能力素質不斷得到提高。為此,對教師的教育和培訓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三、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教育創新的核心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中,以教學內容的穩定性和單一性為基本出發點,以知識的記憶和復現為基本目標,教師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和記憶,學生只滿足于完成考試和獲得標準答案,這種模式的致命缺陷是極端忽視甚至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在新的教育模式中,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新教材的主導思想由原來的簡單知識講述變為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主。
四、道德創新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
“知愈博則思愈遠”,具備淵博知識和廣泛技能的人比只有淺狹知識和單一技能的人更具有創造性,淵博知識可以為創造提供條件,“德高者懷遠”,良好的道德可以使人產生遠大的思想抱負,產生創造的動力。教師要擔負起創造的重任,一方面要具有勇于創新的素質和品格,另一方面,也要有對學生在創造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行為持理解和寬容態度。
時代呼喚創新教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力量,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洋縣四郎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