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信息技術課,上好每一節信息技術課,相信是每位信息技術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那么,信息技術課教學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質量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淺析信息技術課教學求質,與各位教育同仁共勉。下面就三個方面作如下探討:
一、課前準備
上每一節信息技術課之前,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我認為最主要的有兩點:首先是教師要精心備課。這節課該上哪一部分內容,重點難點分別是什么,該如何突破這些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怎樣的安排設計既能實踐教育的新理念,又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對于一堂好課,在上課之前做好本節課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是
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制訂好符合教學實際、切實可行的教學三維目標,以此為依據,確立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制訂教學策略,確定解決重難點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有目標可循,不會脫離教學目標,脫離教學實際。其次,要充分了解學生。由于家庭條件、個人興趣、成長環境等的差異,使得同一班級的學生的電腦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可以說每個學生的起
跑點都有可能不同。因此,教師課前要以多種形式了解學生,掌握每個學生的電腦知識情況,然后針對這些情況,制訂教學方案,滲透到備課中去。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中因材施教,既讓基礎好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和發展,也讓基礎差的學生學會本
節課的內容。
二、課堂設計
課前的各種準備都是為上好本節課服務的。因此,如何才能在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提高本節課的教學質量,這是我們教學求質的中心環節。我認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把握: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首先要做到對教材內容作全面梳理,理清本課所涉及的知識、技能以及與前后知識、技能的聯系;其次要明確本節課學生要掌握的各知識、技能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如果缺乏對教材、對本節教學內容的全面認識,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脫離知識要點,重難點把握不到位。
2.教學目標
根據前面的分析,制訂好適應本節課的、可執行和實施的教學三維目標。要求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目標明確、具體,具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其中,知識和技能目標是主要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圍繞知識和技能目標實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本節課的情感價值體現。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是,對目標進行了羅列,而沒有對三維目標進行細化,到底是應該了解的,還是應該掌握的,沒有一個清楚的界定,這是一個大忌;其次,對于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寫得過于大、廣,通過一節課無法實現這個目標,違背了三維目標的實質。
3.教學過程
要求: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安排教學組織形式、課型結構、教學媒體、教學方法等,教學方法、策略等應多樣有效;教學環節完整、清晰、詳細,教學容量和難點安排合理;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師生交互活動的策略與預期效果;合理、有效利用教學資源,能將各種媒體有機整合,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資源運
用。教學環節的設計:根據新課改的要求,依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要體現學生的中心地位以及教師的引導和輔助地位,這些也是我們平時進行教學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如何設計才是一堂好課?在設計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對于“教學過程”的四點評選要求就給了一個很好的回答。做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要根據這些標準,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清晰、完整、詳細地設計教學環節,把握好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地位和師生互動,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
三、課后總結
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后總結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反思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猶如一個明鏡,可以更好更快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既要反思教學中成功的地方,如為什么這樣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什么這樣解釋學生容易理解?又要反思教學中失敗的地方,如為什么學生反應不夠積極等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有不斷總結,才能不斷進步,才會逐步地提高教學質量。
當然,計算機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沒有辦法教好學生的,而且學生往往很想了解計算機發展的一些最新動態,了解一些新的軟件,一些網絡知識。作為一門較新的課程,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還有待于教師進一步探索,并且一定得與時俱
進。相信,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總結出來,計算機教育必將能在良性的軌道上闊步前進。
(作者單位 山西省武鄉縣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