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中職學生行為習慣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中職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的條件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老傳統在學生的心目中早已淡薄,相互攀比成了他們的時尚,如,比吃、比穿、比闊氣等,一味地追求高消費、高享受成了他們主要議論的話題。
不少學生文明禮貌意識極差。如,在公共場所無所顧忌地大聲喧嘩、起哄打鬧,隨地吐痰、隨手亂丟果皮雜物,甚至隨手將剩飯亂到。缺乏起碼的衛生習慣,同學之間有時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甚至引發打架斗毆,更有甚者,以羞辱別人為快樂,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社會環境影響著他們的成長,不少學生的行為取向選擇實惠
和以自我為中心,欠缺公共意識,社會責任感不強。因而,在學校的教室里,墻壁上留下了他們“試比高”的腳印;平時勞動、搞衛生,計較個人得失;面對壞人壞事,不聞不問,缺乏社會責任感和見義勇為的勇氣。
二、行為習慣的培養應成為我們教育工作的重點
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中職學生的道德行為有兩種表現:一種道德行為是不穩定的,有條件的;另一種道德行為,或是良好的,或是不良的,但它是一種無條件的、自動的、帶感情色彩的行為。前一種未形成道德行為習慣,后一種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能使品德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的境界;不良的道德行為習慣,會給改造不良品德的工作帶來困難。教育者要十分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它不僅是學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而且對他們一生的生活、工作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中職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是通過一系列的模仿、無數次
的重復、有意識的練習及與壞習慣作斗爭等過程和教育過程形成
與培養起來的。只有熟練到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
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
1.誘發動機,激發興趣
積極性是學習諸因素中最活躍、最有生命力的能動因素。積極性的源泉是需要。當需要的強度達到某種水平,它就成為愿望。在一定的誘因條件下,即需要和適應的客體出現時,愿望變成了動機,在提出和行動相適應的目標的情況下,動機才喚起人們的行動。一般說來,有了明確的動機,行為就有了動力和方向,就能自覺、主動地去做。
興趣是行為自覺性的起點,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實踐證明,興趣是行為自覺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分。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的興趣來輔助和支撐。
2.培養意志,自我教育
習慣是一種隨意動作,即人們在實踐中學會的、有一定目的的動作。而意志行動正是由一系列隨意動作構成的。意志調節人們的行為。人的意志可以在習慣養成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強化對意志的培養和鍛煉。
(1)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對學生有必要通過規章制度、批評教
育、組織輿論等方法進行硬性要求,常抓不懈,使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經常督促檢查
認真貫徹《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經常督促檢查,進行科學的評估,該表揚的要表揚,該批評的要批評,及時適度,兌現獎懲。
(3)開展學偉人活動
積極開展“學偉人,做健全的現代人”的活動。要求學生以偉人的事跡作借鑒,并以他們的箴言、格言作為座右銘來督促自己,養成習慣。
3.制度約束,強化訓練
制度約束指通過執行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使學生受到鍛煉。依據學生活動的情況,可相應制訂和執行學校規章制度、班集體制度等。各種規章制度要切合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要善于抓住某段時期學生行為存在的共同問題,提出相應的要求。
4.為人師表,榜樣示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示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優異成就教育影響受教育者的一種方法。榜樣示范包括教師的言傳身教、優秀學生的榜樣效應以及英雄的楷模激勵。如教育學生遵守校紀校規,可講述邱少云的事跡,或展示學生中涌現出來的遵守行為規范的先進個人的事跡。此外,教育者的言傳身教作用也不可低估,身教重于言教是長期以來教育實踐所得出的至理名言,由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朝夕相處,再加上教育者的威信影響,教育者的言行舉止很容易成為受教育者模仿的對象。因此,教育者要時時處處注重言行、舉止、儀態,使之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興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