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從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來看,21世紀知識經濟將處于主導地位。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的知識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該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基礎設施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在當今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崛起的時代,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
中學教育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特別是培養有創新、開拓精神的人才。
一、創新心理素質
創新心理素質是一個人進行創新、發明的心理素質基礎,是一個人基本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創造者所必備的、良好的、持久的個性品質。這些品質、精神對創造活動起著激勵、維持、強化等作用,它直接關系到創造活動的效率和成功,是構成人才的最本質的特征。
創新心理素質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1.創新智慧能力
觀察敏銳,想象豐富,思維深刻,解決問題迅速、流暢且獨特。
2.創新操作能力
懂得科技創新知識,善于重新組合與分解問題,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3.創新意向水平
創新興趣濃厚,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遠大的創造理想以及窮追不舍的鉆研精神。
4.創新人格特征
獨立性強,認真細致,不畏權威,敢于冒險,意志堅定,持之
以恒。
二、創新心理素質是高中生必備的素質
現代社會發展和科學進步要求培養和造就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學生,成為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而創新型人才素質的核心和基礎就是創新心理素質。
高中階段是青少年心理素質發展和形成的一個關鍵時期,與初中階段相比,高中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已有明顯的進步。在教育的引導下,可喚起高中同學自覺的創新意識,成為創新心理素質和人格的自我教育者。同時,對于挖掘高中生的創新潛能,養成創新思維和習慣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創新心理素質的培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1.現代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是一個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會背景
尤其是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國際文化的頻繁交流,所有這一切都在學生頭腦中反映出來。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構建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層次結構合理、體系開放的創新體制,以適應學生創新心理素質形成、發展的需要。
2.創新心理是在繼承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基礎上產生的
雖然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了相應的理論經驗,但這都是創新心理培養的基礎,是要繼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在發展,但這種發展不能脫離學生創新心理發展的實際需要,必須適應新的變化了的情況。
3.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包含培養學生人格的作用
人格中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即創新心理素質。我們的教育培養的現代人,除了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和人文素養外,還應具有創新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有勇于創新的開拓進取的精神,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鋪墊
作用。
4.思想政治教育對健全的個性心理素質有內化的功能
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可形成自己相對穩定的心理素質,而這些心理素質,并非都有利于創新。如懶惰、驕傲、自卑等,都是阻礙創新的不良的心理因素。而自尊自信,堅忍頑強,決策果斷,充滿好奇心、求知欲等良好的素質,對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對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的形成有特定的內化功能和作用是創新心理素質形成的必備條件。
四、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著力點
1.教育方法的創新
(1)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教師與學生是地位平等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在工作學習過程中是雙向流動的。雙向互動,既可滿足學生受尊重的心理需求,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觀念、創新思維的出現。
(2)變傳授型為引導型。學生的潛能是不可限量的,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除了具有主動性之外,還應有創新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解答,為形成創新心理素質打下基礎。
2.教育工具的創新
除傳統的教育工具以外,作為新的教育工具,網絡可以被用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加強其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時也可以通過制作思想政治教育課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開設熱線、E-mail等形式,達到上述目的。
3.觀念上的創新
由重思想、重德育,轉向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由道德為本向能力為本過渡,主張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觀念轉變,倡導創新教書育人的方法,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
總之,高中生創新心理素質的培養與思想政治是統一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創新,才能更好地實現高中生創新心理素質的形成。也只有當高中生形成這樣的創新心理素質,思想政治才不會成為一種簡單的形式,一種流于形式的單純的說教,才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 江蘇省射陽縣陳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