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類歷史的推進,教育也在不斷地完善,新時代新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我國進行馬列主義教育的最直接渠道,更是時下促進人們進步的好幫手,就因為它很重要,所以其發展歷來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新時期信息化背景下,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有了新的挑戰,能否把握好機遇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多元化思想;互聯網;教育觀念
我們知道,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于任何事件中,任何事情都伴隨著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現今,我國正處在經濟改革逐漸深入的時期,社會競爭壓力日益激烈,尤其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和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學生將來所要面臨的社會將更加注重能力和素
質。而在教育上面也隨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新課改推進,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越來越多元化。但是,一些人分不清楚好與壞,對與錯,盲目批判,這些弊病在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也必須為此負些責任,做出必要的選擇來糾正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提高人們的自身素質,進而輔助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時代下被賦予新的內容和意義,同時也必將應對不同的機遇和挑戰。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新時期的多元化思想觀念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互聯網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戰;陳舊而滯后的教育觀念與管理手段橫亙于前,新時代新主人的思想觀念,虛假的信息等。
一、現行社會下,思想政治教育發生了一些變化
必須明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已經發生改變。教育的主客體已經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西方文化的侵入,民主和自由的思想已經深入中國社會中。在對學生的教育上,教師固然是重要的力量,但教師的職責主要是引導,家長、學校、社會也必須給予正確的導向和有力的幫助。教育力量的廣泛化也導致了教育的復雜性,并不是哪方面的教育都能給學生一致的想法,可能會有矛盾。學生在選擇和理解方面也就會出現問題。而對于教育的對象而言,學生不再懼怕老師的權威,用自由民主兩大法寶來應對老師的教導,他們學會應付,同時也會沾染一些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詬病,在現實面前,他們不能用理性的目光來看待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學生的困惑越來越多,要做出的選擇越來越多,被引誘的幾率就越大。而對于教育者而言,要承擔的就更多,不僅僅是專業方面的知識要求,還需要各方面的素養,比如,了解學生的叛逆心理,要及時給予幫助。
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創造了新的機遇
網絡時代開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廣闊天地。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時間不同了,條件不同了,對象不同了,因此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不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信息資源總量有限且表達方式的單一,成效不是很理想。相比之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地表達教學內容。而且網絡的平等
性可以使學生充分地發揮主體創造性,教育工作者可以從側面了解到學生的近期思想動態,并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從而使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三、“90后”學生和其他時代的學生相比,在許多方面凸顯出特殊性
這是社會發展整體價值和倫理道德觀念變革的照應,是自身成長中家庭和社會環境共同形成的結果。“90后”學生普遍存在以下的特征:一是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90后”的年輕人在現代化市場經濟的文化中長大,利益最大化根深蒂固,注重現實。二是“90后”年輕人獨生子女較多,受家庭教育影響,更加劇了個人自私自利的傾向,比較關注自我,追求“無拘無束”的自由,只熱衷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于集體和外部世界則趨于冷淡。“90后”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教育的主體,而且出現問題的大多是這一代,比如在信仰方面的缺失。調查發現,“90后”普遍存在著對現實的不滿,對官員腐敗的痛恨,但是又不能很好地看待問題的本質,以點概面,憎恨政府,對黨的信仰缺失等等,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同樣,如果能夠做好對“90后”這一代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向前邁出了很大的一步。
四、思想政治教育某些方面的虛假性和空洞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舉步維艱,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理論化太強,沒有聯系生活實際,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地在學校甚至社會中開展起來
在現實中存在著這么一種現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終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而且學生如果出現問題,家長和社會就會把責任全部推向教育工作者,這是一種極大的誤區,雖然教育工作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教育中,始終有著這樣的一個誤區,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只是在高校中展開,而在高校中的大學生面臨的是步入社會后怎樣更好地生活等問題,所以他們往往更注重現實,更注重付出后即可得到回報這種思想觀念。在中小學,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夠,學校注重的是升學率的問題,而非學生的思想問題,所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其根本性問題就在于中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夠。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必須正視挑戰,迎接挑戰,在挑戰中實現自我價值;該面對的絕不能逃避,我們是新時代的象征,要敢于擔當,學會擔當。
參考文獻:
[1]王芹.80、90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科技文匯,2009(01).
[2]向昆,奚建武.網絡時代與網絡的社會文化價值:“網絡與當代社會文化”研討會綜述[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1(02).
(作者單位 重慶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