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人們活動范圍更加廣泛,實際活動更加活躍、頻繁,側重語音知識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法跟不上時代的需要。當前社會對外語的要求越來越強調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在缺乏語言實用環(huán)境的情況下,課堂理所當然也應成為語言實踐的地方。對語言的感受總是和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的。語境中語感的正確獲得,在學生理解掌握語言知識時起著關鍵作用。課堂上對社會交際場所的模擬
有助于學生整體感受第二語言,能有效地避免對語言、詞法、句法知識的零碎學習。
課堂社會化要求教師全方位地調動和啟發(fā)學生,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課堂時空,設置語言環(huán)境,誘發(fā)學生的背景知識結構,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接受新信息。那么,如何做到英語教學的課堂社會化呢?我個人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社會化
人們的交際總是有社會內容的,教材內容其實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個間接反映。心理學家認為,具有鮮明的情緒色彩的對象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情境教學的一個要素便是教學中強烈的感情色彩,教學內容的社會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即是教學內容的情緒投入,要使用手勢、表情、語調等以及其他輔助電教手段,吸引他們對課文的關注,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從而加深對語言知識的印象。
二、英語課堂形式社會化
英語課堂形式社會化即課堂在形式上和社會活動場景相似。形式的相似包括聲音、色彩、氣氛、布景等,課堂上老師對教學內容的社會化復原,可以借助某些具有特征性、標志性的道具,如,可以相應地設置商場、郵局、車站、醫(yī)院等場所,也可以利用電教媒體,有效擴展教室空間,進行影像式教學,音像同步、視聽并用。利用幻燈、投影、錄像等配以風雨聲、開門聲、腳步聲等模擬音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把課堂變成模擬交際的場所。
三、英語課堂的參與者社會化
要想讓英語交流內容豐富化,師生角色需根據(jù)課文內容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成為公司經(jīng)理、職員、售票員、乘客、服務生、顧客等社會角色,師生成為社會化的人后,都是交際者和交際對象,才可能形成平等的雙向交流,去實踐不同場合、不同身份人的語言交流,從而擴大詞匯量,熟悉語言變體、掌握語言知識。課堂上教師通過有效地改編教材、設置語境、分配角色、調度演員,去導演一幕幕話劇,就會獲得語言交際印象,獲得外語的生活化表述。針對教材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情景會話,能加深對語言功能的理解。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