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的普及證明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計算機是現代必備工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不容忽視,怎樣提高質量和怎樣評估質量也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些觀點。
關鍵詞:職業教育;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評估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國家的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睞,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教與學的矛盾的存在,比如教學方法的老套,學生的倦怠和厭學等矛盾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技能的提高,如何使職
業教育更能滿足經濟的發展,使更多的畢業生能在社會上找到自
己發揮才能的一席之地呢?我覺得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與學完整地結合起來才是教學,教師教是主導,只有教得好,學生才能學得好,所以作為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名師出高徒”。這就是說教師要做全面的“知識化”“專業化”“感情化”的老師。另外,還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做一名受學生愛戴的教師,能夠做到真正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心服口服,用自身的魅力把學生吸引到自己的課堂上來,從而讓學生對你的學科產生興趣,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前提條件。
二、創新環境,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也包括教與學的相互默契的配合。《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現代的教學,我認為創新必不可少,學生是教師的“產品”,沒有創新就沒有好的“產品”,就會被社會淘汰。創新是全世界的主題。教學要講究互動,教學過程中不能唱獨角戲,否則教學質量也難以提高。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還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畢竟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學生是白紙一張,需要教師來填充內容,達到資源配置的優化。教師多“問”,學生多“思”,對于一個問題要能“舉一反三”,把知識學活了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三、因材施教,整合資源
因材施教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
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地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
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的學生因為思維水平較低,導致了學習成績差;有的學生因為學習風格的限制,導致了學習成績差;有的學生因為學習動機的障礙,導致了學習成績差。在實際情景中,動機因素和能力、風格的因素是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須從動機的激發維持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學生在自
尊、自信的狀態下學習。如果教育不得法,就會傷害能力較差學生的自尊心,這無異于雪上加霜,阻礙了他們的發展。在教學中,每個學生個體不同,“狠抓兩頭帶中間”能做到手把手的教學,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當然,這需要教師付出更多,只有這樣才能收獲更多。在計算機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實際案例資源的使用,可以和其他
學科整合,促進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不僅自己要分析把握學生的學習風格,而且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特點,促使學生把學習風格轉化為學習策略。教師搭建交流平臺,進行計算機科學的探討,分享計算機資源共享平臺,進行社會資源整合,分享綠色軟件資源等。
四、培養興趣,講究方法
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讀書的好處,培根說得淋漓盡致了。
一所學校,當然要以質量立校,以質量興校,更要以質量贏得發展。我們不得不承認,質量對于一所學校來說就意味著生命,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追求所在,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價值所在。總之,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要依靠學生、家長、全社會,特別是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不斷探索,踏實工作。“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心得體會,望同行給予批評指教。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漓江出版社,2008-04-01.
[2]賀雪梅.優化語文課堂,提升教學質量.新疆教育,2011(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