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是初中數學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數學在教材表達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語言,研究對象多是常量,側重于定量計算和形象思維,而高中數學語言表達抽象,邏輯嚴密,思維嚴謹,知識連貫性和系統性強。在開始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形成惡性循環,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要上升到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研習
思想是方法中的方法,方法是思想的具體實現。思想內在地統一各種方法,是方法的萌芽階段;方法必然受思想的指導支配,是思想的具體實現。基于思想方法的辯證統一,在這里我將結合數學基礎知識的研習,一并探討數學思想方法的研習。
初步總結如下,數學的根本思想方法:(1)抽象與概括:理想化方法、模型化方法;(2)歸納與演繹:數學歸納法、公理化方法、形式化方法;(3)比較與類比:數學猜想方法;(4)分析與綜合:分析法與綜合法;(5)歸類與分類:等價劃分法、分類討論法。數學特有的思想方法:(1)集合思想方法;(2)映射思想方法:對應、函數、RMI(關系映射反映原則);(3)其他思想方法:化歸法、構造法、遞歸法、迭代法、數形結合、方程法;(4)數學解題方法:反證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配方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法。雖說是掛一漏萬,但提到的都是重要的。
二、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處于“被動”狀態,就是對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和教學環節也無動于衷或無所適從。于是,作為教
者,心中難免傷感;于是,責備學生不與老師配合,責備學生上課像個“木頭人”,此類課堂教學中的種種不和諧之音便接踵而至。后來,我再次進入深入思索狀態:能不能確定一個預習步驟,以此來規范學生的預習行為。對,試試看。那么,分幾步來規范學生的預習行為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每節課的例題都要有一幅情景圖,何不先讓學生預習重要的信息呢,于是,“預習法”的第一步就此確定。接著,我又把“分析題意”定為第二步,意在讓學生根據問題或已知信息進行分析,可以畫線段圖,也可以列圖表,總之,要適合自己的分析方式。于是,根據題意自己嘗試列出算式,此乃預習法的第三步,究竟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于是我又讓學生對照書上的解題方法驗證自己的方法,最后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問。這樣,預習得越充分,聽課效果就越好;聽課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預習下節內容,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三、以高漲而持續的學習熱情把數學學習扎實化
數學學習的扎實表現在:(1)不滿足于聽懂、看懂,關鍵要能準確地書寫表達出來,還要能舉一反三,否則,沒有真懂。(2)運算要既快又準。速度慢了不行,但算錯了更不行!要做到這兩條,必須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用心思考、勤于演算、善于筆記。在課后還要通過一定數量的模仿性練習、提高性練習等高質量作業才能牢固掌握,做作業不互相對答案,不抄襲,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但懂了以后自己再獨立做。還要自覺學會歸納解題成功的經驗和總結失敗的教訓,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四、要將“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自己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
認知心理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可見,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規律的發現,均應在他們充分思考之后。所以,教師不應簡單地把結論傳授給學生,而應耐心指導和點撥,提供與新知識有關的結構化學習材料,引導學生借助這些材料,而學生就是在這樣的引導下通過分析思考,探究實驗,去“發現”新知識,從而打破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新的認知結構。規律題是近年來考試中常見的題型,這類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
最后,做好復習和總結并要養成寫數學學習心得的習慣,提高探究能力。
(作者單位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