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已開始廣泛使用先進的
數控技術,但掌握數控技術的機電復合型人才奇缺,其中每年僅數控機床的操作、編程、維修人員就缺幾十萬人。數控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各職業學校數控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從事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工作者,現根據自己多
年的工作實踐和體會,就中等職業學校數控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模式作簡要探討。
一、當前數控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教育教學理念亟待提高
如今在一些中職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沒有完全深入人心,職業教育還沒有真正跳出學科教學思
維的框架,仍然沿用普教慣用的教育模式,導致教學“重理論、輕技能”的現象普遍存在,教學觀念陳舊落后,與現代教育需求不相
適應。
2.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明確
面對國內外數控技術的迅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應該
是培養高級數控技能型人才。然而,一些學校缺乏市場調研,沒有研究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去向,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與市場崗位標準嚴
重脫節,學生技能訓練與生產崗位需要難以對接,教學圍繞書本轉,為完成書本教學任務而完成任務,忽略了數控工藝等技術能力訓
練,沒有實現學生畢業與就業的有效對接。
3.課程教學體系有待理順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而目前職業教育課程設置還不
太合理,教學內容陳舊。不少學校還是延續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式”課程模式,技能訓練放在專業課學習之后的最后一個學期集中進行,過多強調學科知識的傳授,造成課程教學體系不夠科學,與中等職業學校以就業為終極目標的人才培養規律相
違背。
4.實踐教育基地急需加強
以職業能力訓練為重點的實驗實訓基礎建設,是職業學校落
實以就業為導向的物質基礎。目前,大部分中職校職業教育所需的實訓設施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特別是對于數控專業實習所需
的精密機械車床、數控模擬培訓軟件等設備,由于投資大、操作技能性強,一些學校往往望而卻步。即便有些學校有部分設備,但往往把實訓重點放在數控機床的簡單操作上,而對數控加工工藝、數控機床的維護、維修等專業技術能力訓練不夠,滿足不了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應采取的模式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這種模式是由學校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訂人才
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的一種模
式。該模式實現了學校專業設置與企業發展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對接,學生畢業進入企業后,就可達到“就業即上崗,上崗即上手,上手即有成”的目標。學生在校可以安心學習,不再擔心就業,既緩解了企業數控人才的短缺問題,同時又為學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猶如在市場與中職校之間開通了一條人才培養的快行
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學生、企業和學校的“三贏”效果,已成為當今中職教育的發展方向。
2.“工學結合式”人才培養模式
這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校內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據專業教學要求參與理論知識學習活動,在校
外根據市場需求以“職業人”的身份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聯的實際
工作。
我任教的學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學校有自己的鑄造企
業、數控車床和實習車間,有自己的實習、實訓基地。通過工學結合,學校推出了“把企業搬進學校,使課堂走入車間”的全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以校中廠為依托,將生產內容融入教學當中,并有計劃地安排學生進行交替的生產性實習。工學結合,把專業教學從課堂移到企業生產車間等場所,實現了數控專業能力培養的專業
化、教學環境的企業化、教學內容的職業化,改變了傳統的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教學狀況,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成為當今一種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另外,學校還推出了工學結合的扶貧助學模式,大大減輕了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
3.“2+1式”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倡導根據對數控技術人才需求的層次結構,走產學結
合的路子。即前兩年在學校完成理論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第三年到企業頂崗實習,進行綜合技能訓練和綜合能力的鍛煉,同時學習部分專業課,結合生產實際選擇適當的課題,在學校和企業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實踐證明,以“2+1”模式實施教育教學,是很有效的人才培養途徑。
4.“項目驅動式”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是在校企聯合的背景下,以逆向工程技術實踐課程為載體,開展以指導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項目研發為主線的系統的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推動課內與課外科技的研究和應用。具體到數控行業,就是根據行業前沿及時調整數控專業的教學計劃,再根據教學計劃選擇合作項目,將相關的知識點融入數控項目的各個
環節中,從而構建學、研、產、用一體化的教育教學平臺。
(作者單位 山西省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