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能力品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從以下四個方面對美術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這一問題做了初步的闡述:(1)在美術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認真觀察能力;(2)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覺和藝術氣質;(3)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4)抓住時機,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評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美術;能力;觀察;想象;審美
學生在課堂中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造型技能的同時,還應該培養自身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等,這也就是說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能力品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那么,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能力品質呢?下面就我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經驗。
一、在美術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認真觀察能力
美術課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但是如果沒有準確的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是美中不足的,羅丹說過的一句名言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美術課堂上多引導,多觀察比較,從欣賞中感悟,從觀察中體會,善于觀察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最后提升到畫面的創新。比如,上寫生課時,教師做模特,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的五官、特點等等,激發學生的寫生激情,并在觀察中比比看誰觀察得最仔細來激發學生更好地、更認真地去觀察,達到更好的繪畫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覺和藝術氣質
美術教學應該順應現代教學的形式,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那么,素質教育與美術課應如何結合呢?美術課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覺和藝術氣質,是與之相結合的突破口。美術教育就是要把學生帶到一個美的世界中去,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鑒賞,如,講述優美的童話故事、聽音樂等,提高他們對美的感受能力,帶領他們參觀好的畫展,講解大師的作品,到郊外觀察大自然,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真摯美好的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
例如,有一位老師一節美術課是這樣上的,課的主題是描繪自己喜愛的動物,但他并沒有馬上給學生紙和筆,而是先讓學生做泥塑,要求他們塑造出動物的形體特征,然后才叫學生用線條和色彩描繪出自己喜愛的動物。這種授課方法,在學生動手動腦的過程中認清所要描繪的東西,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感覺和藝術氣質,再進一步發揮他們想象,朝著藝術美的方向發展。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和發展想象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想象是創造力的基礎,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相對來說,知識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如,“非得這樣去畫”“不能胡思亂想,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等,不讓學生越雷池一步,這樣學生畫畫時緊張,感到美術課枯燥,觀察遲鈍、思維滯塞、畫畫拘謹,這樣就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每一位學生,不論其品質好壞,成績優劣,無不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肯定和鼓勵。教學中,我既熱情鼓勵繪畫好的學生,更要對繪畫基礎差的學生進行鼓勵,而不能把他說得一無是處,絕不能簡單地批評責備,學生的錯誤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師應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造欲,用滿腔的熱情對學生的創新思想給予肯定。
四、抓住時機,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評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屬于視覺藝術,是用眼睛欣賞美術作品,它的特點是直觀的和形象的,要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首先要使所選擇的美術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學生,并在情感上打動學生,引起學生的樂趣。由于教材中的圖片資料有限,我就大量引用課外圖片和影視資料,增加學生的新鮮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熏陶。但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不是因為受了熏陶便提高了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主動參與了評價,只有通過評價,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欣賞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抓住適宜的時機,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的評價中,如,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師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自我評價。在評價中,學生積極動腦思考、認真傾聽,學會了賞識別人的優點,與同學拉近了感情。對于別人的缺點,應教給學生表達的方式,用中肯的態度表達出來,讓同學容易接受。
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成為新課程對教師的一個重要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明確的能力取向和能力培養目標意識,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運行體系。
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從而達到更大的發展和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灌云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