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極力倡導的學習方式,也是當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生長。結合教育經驗,就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淺談一些策略。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自主學習;培養策略
與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更高,自我意識更強,個性發展得更加完善,他們的自覺性明顯增強,能主動地制訂計劃,并進行自我監控和調節,認知和自我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其學習有了新的特點,學習的自主特征也日趨明顯,這也為高中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提供了前提和基礎。
自主學習簡而言之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作為一種能力,它不僅能使學習者在學校教育階段受益匪淺,而且能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應該表現出的高度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嚴重的壓抑,大多數學生還是習慣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也形成了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何在學生已有的水平上,找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最近發展區,實施有效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么,如何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呢?筆者結合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一、重塑師生角色,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適宜的環境是成功教育的必要條件,可以為教育增強效果,
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氛圍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育環境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1.突出發展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和潛能
一個好的評價可以檢查教學與學習的效果,更加明確教學目標。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應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更注重學生自身情感、態度的轉變,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科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可以說,教師的愛心、信任和合理評價,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信心和斗志的催
化劑。
2.創設開放、和諧的課堂環境,激勵學生自主創造的熱情
創造給人以希望和期待,教師應學會與學生共同享受創造過程帶來的喜悅,讓學生在情景與角色體驗中主動參與,在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感受創造的樂趣,這無疑是激勵學生自主創造熱情的動力。因此,思想政治課堂應該是開放、動態和充滿創造活力的。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自主學習的思維品質
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必備思維品質,只有能對所學內容進行提問,才能有進一步的思考。因此,要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
1.讓學生在批判中主動探索
(1)對教材說“不”
對教材的把握是學生學習的必要條件,但是不能忽略如下缺點:一是在保持穩定、規范的前提下所選材料的陳舊弊端;二是目前各地教材依然是大同小異,很難適應每個地方的學生需要。基于這些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教材挑毛病、提建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2)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說“不”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地構建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地接受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因此,我們不能強迫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在明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方式,倡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的精神。
2.讓學生在體驗中主動發展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
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中教師的職責是架好讓學生“跨越的橋梁”,實現學生主體本位的回歸。而這種橋梁的根基應源于生活。與生活密切聯系是思想政治學科的特色。因此,教師要堅持以生活為主
線,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所關注的社會問題進行教學,把教學內容融入生活題材中,讓學生主動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豐富感知、強化情感、掌握知識的內涵,促使學生主體意識的喚醒。
三、引導學生加強課后學習時間監控,探索適合自己的實踐管理策略
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繁重,而提高學習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科學安排學習時間。具體做法:首先,根據教學的需要,布置課
后學習任務,并把學習任務分解成幾個環節,要求學習在指定的時間(視情況而定)內完成;然后,要求學生把每個任務預測的時間和實際完成的時間做記錄,與老師規定的時間相比較,了解自己時間的利用情況,及時反思;最后,教師通過課堂提問和作業完成情況檢測學生在該時間段內的學習效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自我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發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品質,努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充實和快樂。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八里罕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