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中學地理的教學目的,是在小學地理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并積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愛好和獨立汲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中學地理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它涉及數學、物理、化學、歷史等多門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要求學生有極強的空間概念以及較高的綜合、歸納、比較的能力。而對于初中沒有什么地理基礎的高中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大難題。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提高成績,培養學生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一、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借助電視錄像、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1.充分利用地球儀教學
高中一年級的天文地理在地理教學中屬于最難的,要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就一定要借助于地球儀。如,在講地球自轉時,我就借助于地球儀分別從兩極上空的角度演示給學生看,學生非常直觀、形象、深刻地掌握了地球在北極上空逆時針自轉、在南極上空順時針自轉的知識點。還有,在講地方時這個難點時,我先設計一束光線為虛擬太陽光,對著地球儀,然后轉動地球儀,讓學生觀察不同的地方看到光線的時間,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越在東邊的地方就越先看到太陽光,而看到太陽光的時刻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這樣,學生比較容易就掌握了地方時這個難點,為后面計算地方時打下了基礎。
2.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的目的,教學形象直觀,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例如,學習氣候類型及其成因時,借助全球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圖,結合氣壓帶和風帶可以分析: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氣壓的影響,為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赤道兩側,由于受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的影響,為熱帶草原氣候。
3.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燈、電影、錄像的直觀優勢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化教育是現代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投影以其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等獨特的長處和優勢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采用的一種手段。由于一些客觀的原因,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欠
缺,我們將努力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盡可能地發揮電化教學的優勢。
二、精心設計課前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盡
快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讓學生學得更主動認真,最快進入學習境界,中學地理教師就應該重視導入語的獨特作用,精心設計導語。
1.溫故導新,承上啟下
地理教材有著嚴密的邏輯系統,前面的知識是后面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后面的知識則是前面知識的拓展與深化,從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不僅使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學生容易接受,而且由于引導學生從已知著手去探求未知既減少了難度,也容易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和興趣。
2.設疑置問,啟迪思考
探索“為什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激發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提出一些耐人尋味的問題或設置懸念。如,學習高二地理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節我們可以這樣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人口數量和環境》,懂得了人口數量的變化會給環境帶來間接或直接的影響,那么,整
個地球環境究竟能容納多少人口?我國的人口和環境又存在著哪些矛盾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環境的人口容量》。
此外,還可以開門見山,突出重點;創設情境,激發感情……都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三、課堂教學中善于運用一些易記的民謠、諺語、順口溜
教學中適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生感興趣,記憶也比較
快。如,引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簡單明了地說明了地球的運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還有記長江的源頭、長度、流經的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可以編成順口溜:“長江源頭沱沱河,流自各拉丹東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入東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黃金水道六千三。”
上面所述的只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些個人看法,應該還有很多更有效的措施。作為一名教師,要受到學生的歡迎,使學生愿意學習這門學科,除了教學的方法外,還應該有強烈的愛心和責任心,這樣才能使自己真正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學習。我將不斷地進行探索和追求。
(作者單位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