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我們從自發的、感性的樂趣出發上升為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這自然會變為學生立志學好數學,成為數學學習的成功者。目前,很多高中生數學成績不理想,他們也曾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人認為是因為基礎差,有的人認為是學習方法問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如何提高高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呢?
一、以數學發展史培養學生的興趣
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夠,并不是因為數學本身無趣,而是被我們的教學所忽視了。在數學教學中適當結合數學史,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數學史或數學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了解數學家們的治學態度,了解他們是如何經過不斷鉆研來發現數學原理的。“代數學之父韋達”“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等數學家的故事,不僅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極大的興趣,同時也從中受到了教育。
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能啟迪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討論題,恰當地選擇討論方式,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聯想更加豐富。讓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想、主動發展的過程。
三、把教學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編制教學課件,充分創造出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通過聽覺、視覺等各種感官的接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多鼓勵學生
教師可以用語言來鼓勵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對屬于自主回答的答案,均應給予鼓勵性和肯定性的評價。內容合理的要肯定其內容,內容有出入的,也要充分肯定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閃光點”,對存在的問題以委婉的方式給學生指出來,使其明確今后應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問題。這樣,學生既能增強信心,又能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高效地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這樣,學生就能自覺地接受數學、喜歡數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消除他們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使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切實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實用性。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新馬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