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和中職的培養目標有層次上的區別,其生源的語文整體水平存在顯著差異,語文課程的課時也有差別,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上高職的要求比中職高、難。因此,五年制高職語文課與中職確有不同。研究高職語文課程與中職的不同點,防止二者的同質化,避免高職教育的“降格”,是當前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亟須解決的理論難題。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中職語文;課程內容;差別
一般認為,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都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二者生源的入學文化程度也相同,即都是從參加當年中考的初中畢業生中錄取新生,所以二者的語文課沒什么區別。
不管高等、中等,在它們的課程體系中都開設了語文課程。江蘇省在試點的基礎上,從21世紀起開始大規模興辦五年制高職
教育,使其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教育實踐中出現了把二者融合的新情況,比如,江蘇省自2011年秋季開始取消二者的區別,把五年制高職(如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與中職的語文課程合二為一,使用同一種教材。這引發了教育者的深思:五年制高職語文課與中職語文課究竟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又有何不同呢?
一、兩種教育的培養目標、層次定位和任務要求都不同
要回答五年制高職語文課與中職語文課是否一樣,就要弄清楚五年制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有何不同。關于二者的差別,我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近年出臺了權威性意見給予辨明。
1.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教育部在2011年11月22日發布《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五年制高職教育
培養目標做了清楚的闡述:“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p>
教育部同日發布《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
2012年)》,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也做了明確的說明:中等職業教育要“加快培養數以億計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必要文化知識、熟練職業技能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撐和人才貢獻?!?/p>
2.對中職和高職兩種教育的層次定位及其任務要求
“中等職業教育要以保證規模、加強建設和提高質量作為工
作重點,拓展辦學思路,整合辦學資源,深化專業與課程的改革,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高等職業教育要以提高質量、創新體制和辦出特色為重點,優化結構,強化內涵,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高等職業教育?!保ń搪毘伞?011〕9號文,2011年8月30日)這是官方首次明確對中職、高職兩種教育提出不同的任務要求。
3.江蘇省對于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特殊要求
2011年9月20日,江蘇省舉辦全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人
才培養模式創新研討會,教育廳楊湘寧副廳長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當前五年制高職的發展要進一步分析自身的特點,進一步發掘自身的優勢,進一步明確自身發展的定位。他強調:五年制高職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種類型,一定要立足初中畢業生的生源基礎,定位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目標、學生培養質量、學生就業水平等方面,明顯區別于中等職業教育,達到高等職業教育應有的要求和水平。
上述教育部文件和有關負責人都把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嚴格區分,視為兩種不同定位的教育,并提出不同的任務要求。我們以此為指導思想就不難得出以下結論:從服從于各自的培養目標出發,五年制高職語文課與中職語文課本應該有所不同。
二、五年制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的學習主體——學生存在差異
再從五年制高職語文課與中職語文課的教學對象——學生來看,二者實際上也存在顯著差異。
這兩種教育的學生雖然都來自于初中畢業生,但細細分析,
實際上也有差別。例如,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省五年制高職教育的主要舉辦者)招生時實行嚴格的錄取資格線政策,規定本院新生錄取最低分數線,不得低于當地中考成績總分的60%。低于這個紅線的,一律不得錄取。如,全省13個地區,假定中考成績總分滿分為800分,那么低于480分的考生就不得被錄取進入該院就讀。這個政策為保證生源質量設置了門檻,從而為江蘇省的五年制高職教育的整體教育質量提供了保障。
但中職教育的招生就沒有中考分數上的限制,各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機構在錄取新生時都是大門敞開,來者不拒,直到完成本校的招生計劃為止。有的學校新生招不足,不可能有中考分數上的要求;更有甚者,連新生是否參加了中考都不管了,只要愿意來就行了。試想,假如沒有學生來就讀,學校就要面臨生存問題,這類學校就不可能講究生源的質量。尤其是2005年中等職業教育擴大招生規模以后,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與此同時,生源的文化素質呈現出整體下降的趨勢,相當部分學生整體文化素質沒有達到義務教育的要求。所以,中職教育的生源質量是無法保證的。
三、二者語文課程的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不一樣
事實上,五年制高職學校執行的是2000年發布的《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大綱》,自2010年開始執行新的《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09年12月發布);而中職學校的語文課一直執行的是全國通用的教學大綱,最新的是2009年教育部發布的修訂版《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仔細研讀,作為課程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二者有許多的不同。
但在語文課程的內容結構上,目前高職與中職基本相同:都由三部分組成,即基礎模塊、職業(專業)模塊、拓展(提高)模塊,但是它們在內容標準上并不完全相同。
下面,我們對全國中職語文課教學大綱與江蘇省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與欣賞、寫作兩方面的要求,進行一番比對解讀。
1.基礎模塊
基礎模塊占中職和高職語文課程的50%,首先比較、對照它們可發現二者有哪些異同。
(1)在閱讀與欣賞方面
對現代常用文,中職只要求“能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中心意思和寫作特點。能辨識常見的修辭手法,體會文章中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笨梢哉f,這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應該完成的目標。但高職語文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練掌握各類文體在表達方式、結構安排、主旨與材料的關系等方面的特點和規律,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閱讀、深入分析和理解文章”;還對敘事類文章、說明類文章、議論類文章、應用類文章分別提出了具體的閱讀能力的要求。這就體現了高職的要求更嚴格、更細致,也更利于檢測。
對于文言文,中職和高職二者的差別不大。
(2)在寫作方面
中職的要求比較具體、細致,共有6條。除了寫作的常規要求以外,對于寫作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日常應用文都分別提出了比較明確、具體的要求,明顯有利于課堂寫作教學的指導與目標達成。相比較而言,高職的要求則顯得簡潔一點,只有4條;另外,還提出了平時積累、寫作習慣等態度方面的要求:“通過對生活的觀察、感受與思考,積累寫作素材,激發寫作興趣”。這是中職沒有的。
中職在應用文方面,提出了寫作“便條、單據、書信、啟事、通知、計劃”等日常應用文的文種要求,有利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到位;而高職則語焉不詳,只有“文種恰當,格式規范”。
(3)結論
在基礎模塊中,總體而言,中職與高職有著顯著的差異,后者比前者的難度大得多。尤其表現在文學作品教學方面,高職更接近于高中語文課,有的甚至是大學文學專業的要求。因此,語文學科性的色彩更強。
2.職業(專業)模塊
職業(專業)模塊的分量占中職和高職語文課程的25%左右,這一模塊最能體現語文課程的職教性。認真比對二者,可知它們在職教特色上有何異同。
(1)在閱讀與欣賞方面
為體現職教特色,二者都在閱讀的對象上提出明確指向:要
閱讀與專業相關的文章或作品。但閱讀的目標有所不同:中職是“培養健康的職業情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領會作品中體現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進一步了解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對高素質勞動者的全面要求,增強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高職的閱讀目標是“要感受專業領域內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傳承,增進對社會、職業的了解,培養職業意識、職業情感,樹立職業理想,提高專業素養,塑造良好的職業人格”,而且還要求“學習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培養考察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領會作品體現的科學精神,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甚至要“關注當今人類最先進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了解本專業科技發展的進程以及對社會生活的作用和影響”,這樣的閱讀目標就
高深多了,有的似乎已經遠遠超出了語文課程的范疇。
(2)在寫作方面
相比較而言,中職的寫作要求具體、細致:“掌握調查報告、說明書、廣告詞、策劃書、求職信、應聘書等應用文的寫法”,只要求“做到格式規范,語言簡明、得體,內容符合要求”就行,最難的就是掌握調查報告的寫法。而高職的要求則是“會寫日常應用文、一般的職業崗位專業文書和一般的科技文。能恰當地運用圖表、圖片、統計數據等材料,做到內容具體,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格式規范,語言平實、準確,文風端正”。這樣的要求就高難多了,比如,一個“重點突出”,一個“文風端正”,相信大多數學生是不容易做
到的。
更難的是,高職還要求“能有步驟地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組織信息,表述具體項目的研究成果。能根據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要有引用、腳注、尾注、參考文獻等,格式規范”,這其實就是寫科學論文(即學術論文)的要求。這不僅使學生生畏,語文老師也無不感到難度很大。
(3)結論
在職業(專業)模塊中,總體而言,高職與中職有著更顯著的差別,前者比后者難度大得多,特別是高職提出了“能根據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的要求。試想,原本是初中畢業生,剛進入職校二年不到,專業基礎課才剛接觸,專業論文可能也沒讀過幾篇,要求他們能寫研究報告或學術論文,無疑是太難了。
3.拓展(提高)模塊
拓展(提高)模塊也占中職和高職語文課程的25%左右,高職比中職的就更高了,主要表現在文學作品閱讀與欣賞方面。因該模塊是選修內容,許多學校并不實施教學,這里就不必贅言了。
四、五年制高職語文課與中職語文課的不同之處
既然培養目標有層次上的區別,生源的語文整體水平存在顯著差異,語文課的課時也有差別,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上高職的要求都比中職高深,因此,五年制高職與中職的語文課確實不同。筆者以為,二者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基礎模塊
閱讀與欣賞方面,第一,現代常用文教學,除了閱讀的一般能力以外,高職要有這樣兩個任務:幫助學生掌握各類文體在主旨與材料的關系、層次結構安排、表達方式、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正確理解現代常用文的能力。這樣的要求顯然是中職不能夠達到的目標。第二,文學作品教學,不僅是四種文學樣式上各自特點的認知,高職還有學習中國文學發展簡史的任務,還有培養文學欣賞方法、提高欣賞能力的任務以及某些文學鑒賞層次的要求。
寫作教學方面,高職有積累寫作素材、養成寫作習慣的要求。
2.職業(專業)模塊
閱讀與欣賞方面,第一,對于閱讀的目標,高職的要求不僅更寬、更廣,而且更深。第二,對于閱讀的能力,高職的要求更高。為完成這一任務,高職的語文教材在閱讀與欣賞的系列中必須有總結、調查報告、綜述文、科學論文的獨立單元。
寫作教學方面,除了常見的應用文,高職一定要有總結、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還要有依據報刊上的綜述文和科學論文能寫出其“內容提要”的任務。
筆者以為,唯有具有了以上的課程內容,五年制高職的語文課與中職的語文課就區別開來了。但如果不加區別,高職與中職都使用同一種教材,在教學實踐中,就容易出現這種現象:中職的師生會感到高、深、難,“消化不良”,力不從心,進而喪失信心;高職的師生又會遭遇“吃不飽”“營養不良”,而不能達到“高端”的標準,無法體現高等教育的層次定位。這無疑是五年制高職文化基礎課程改革的歧途。
語文課是五年制高職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文化基礎課。其課程功能在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意義。理清其課程內容與中職的不同點,防止二者的同質化,避免高職教育的“降格”,是當前五年制高職語文課程亟須解決的理論難題。本文拋磚引玉,期待大方之家的指教。
作者簡介:
施弘,男,1960年出生,江蘇淮安人。1983年7月畢業于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工作于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A部語文教研室,主要從事職業教育語文課程理論與語文教材研究。
(作者單位 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