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長,是一個不斷失去和擁有的過程。如果長此不反思,將會影響到教師專業的健康成長。只有不斷地更新思路、更新方法、補充能源,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獲得寶貴經驗。
關鍵詞:反思;營養源;不反思;營養不良
從事教師職業,注定就要默默奉獻,兢兢業業,平平實實。教育的道路上沒有轟轟烈烈,沒有驚天動地,只有一點一滴的積累,這正是我們日常教學過程中反思的素材。教育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要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
有人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但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就成為一個名師。”
我說:“反思,是日常教學中的營養;不反思,則是營養不良。”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更新知識、改變思想、創新教法;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補充營養。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G.J.Posner)提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的成長=教學過程+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育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新的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反思的實踐者。”學會反思是每個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優秀教師的,但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這正印證了著名心理學家提出的“經驗+反思=成長”。北大教授肖川說:“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師對各種教育觀念、言論、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教育事實和教育現象進行的自主辨別和認真審視,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檢察和反省。”
是啊,教學反思是行動中的反思,反思的過程是經驗積累的過程。教學反思應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的反思。其中教學后的反思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所謂教學后的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課堂教學實踐作為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靜思考和總結,即總結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肯定成功之處,否定、修正和完善不足之處。
教師是反思的實踐者,教學反思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
學科研能力以及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等有著積極作用。教師通過對教學中的“得”與“失”的反思和分析,結合學生反饋信息,以各種形式記錄、總結,明確改進方向,確定改進的措施,取長補短,使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信息不斷立新。
一、反思教學理念,倡導探究學習
教育教學理論是教學反思的理論基礎,教學理念和方法總隨著社會進步、變革而不斷更新。作為一名教師,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樹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教學觀是面臨的首要任務,也是自己的教學有活水源頭的最佳途徑。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教育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師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學問題,而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學生身上的課程資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學生素質而不僅僅為了分數?即教師也需要對自己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評價觀的反思。從根本上說是對自己教育價值觀的反思。只有這樣,教師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觀念不斷更新與發展。
二、反思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引導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意識強烈,從認識問題到提出假設,從假設方案到實施方案,以至最后問題的解決,學生始終處于思維活躍狀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較好的訓練,并且培養學生的以情景事實為依據,嚴謹求實,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三、反思反饋信息,倡導平等對話
教師要加強同本組教師的切磋,討論與分析,集思廣益,精益求精,從總體上把握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還要通過不斷地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學生提出的教學建議。如,教學內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學細節的處理是否恰當;動作是否真正理解掌握;動作技巧是否透徹等。
四、反思教學得與失,倡導技能提高
體育教學總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反思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是教師提高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反思教學內容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備課時遇到困難,是否調整教材,其目的在于顯現教師的示范技能;二是課堂中是否發現意料之外的問題,是怎樣處理的,其目的在于關注學生的學習問題;三是下課后感到有哪些地方滿意,有哪些困惑,其目的在于通過自我評價,提升教師教學理念。
總之,教學反思是無止境的,只有更好的反思,沒有最好的教學。最好是一時的追求,更好是永恒的目標。隨著我們對新課程認識的逐漸加深,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對過去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學事實和教學行為進行深刻反思,以新課程理念加以審視,對過去的種種做法和看法有所感悟。只有不斷地反思自
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追求卓越,才能在更深層次上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和轉變,為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夯實基礎,達到專業發展精致化、典型化的境界,進而成為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事實證明,反思日常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
(作者單位 甘肅省渭源縣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