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數學的課堂教學呈現諸多弊端,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欲改變現狀,從教學方法的改進入手,步步推進。繼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等數學的課堂吸引力。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吸引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程度高,理論性強且較枯燥乏味的學科。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發展,數學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體現得越來越淋漓盡致。因此,高等院校中理工類的學生學好高等數學及其相關學科顯得尤為重要。
一、數學課程的普遍現狀
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教師講課速度偏快,初入大學的學生很難適應。同時,大學教師不像中學教師那樣每天督促學生學習,新入學的大學生很容易被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吸引而懈怠學習。對于教師來說,教會學生,尤其是教會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學會抽象的數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勢在必行。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夠使人以最佳的狀態接受教學信息,有效地誘發人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如果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怎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呢?
1.做一名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師
實踐表明,如果學生對教師“不感冒”,對其所教課程也就沒什么興趣。不是有句話叫“愛屋及烏”嗎?所以要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首先要使他們對教師有興趣。因此,教師是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應注意以下幾點:(1)親近、關心學生,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2)注意教學語言和動作的設計;(3)教師要有陽光的心態。
2.加強快樂輕松學習的心理疏導,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良好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融入教學方法中,把自己科學的學習體會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的疏導,消除學生數學學習壓力。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性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
習更加輕松、更加迅速。”教師應創設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克服畏懼高等數學的心理,使學生有敢說、敢問的勇氣,教師應平等地對待學生,讓師生之間的溝通渠道暢通無阻,幫助學生卸掉心理上數學學習的包袱。教師應積極地鼓勵和肯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動力,克服畏懼心理,提高學習興趣。
3.明確知識脈絡,樹立整體課程觀
對于大學新生來說,高等數學這門課程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一些教學內容在中學階段學過,陌生是因為中學教師只是告訴了他們怎么去用公式和定理,而沒有告訴他們為什么這么
用,并且描述問題的語言不夠準確,對問題缺乏明確、整體的認識。因此,在上第一課時,教師應該講清楚本門課程的目的、作用和地位,及前后所學課程的聯系,幫助學生樹立全面、整體的課程觀,這將對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很大的作用。在每次講課前,教師應交代清楚這節課要講的主要問題是什么,讓學生在課前就對本節課的內容有所了解,帶著問題去聽課、去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這樣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時,通常孤立地理解定義、公式和定理,因此,在每次上課前,教師有必要歸納所學內容的相互聯系,明確發展方向,理清線索,從整體看問題。同時,對學生容易混淆的教學內容,教師要經常進行分析、類比,這樣會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問題,有助于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靈活運用數學史
現在的高等數學教材遠離現實生活,基本都是字母、定理、公式的堆砌,學生不知道知識產生的來龍去脈。因此,靈活地運用數學史知識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高等數學教學中要突出數學應用性
高等數學的應用性是很廣泛的,它不僅可運用于一切自然學科或專業中,還可運用于許多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中。如,微積分、概率論用于經濟學,常微分方程、空間解析幾何用于機電、建筑等領域。只要我們在教學工作中運用恰當,就可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為學生在工作中將知識運用于實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6.計算機的應用
計算機的普及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使我們高等數學的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化,同時也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更多辦法。多媒體可以讓抽象感念形象化、趣味化,與傳統教法相比,多媒體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理論轉化為生動活潑、直觀可視的形象媒體,
會大大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激發他們更多的學習熱情。數學實驗同物理、化學實驗一樣重要,它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高等數學課堂吸引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摸索、嘗試、創新,并且要付諸于實踐。這樣,教學效果就會顯現,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提升,學習習慣可以得到改善,教師授課也會變得很順暢,課堂吸引力得到提升,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同濟大學應用數學系.高等數學[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7.
[2]蘇英俊,汪曉勤.略論數學史對數學教育的意義[J].數學通訊,2005(05).
[3]張奠宙.數學美與課堂教學[J].數學教育學報,2001(04).
注:本文系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歐美學院2012年教研課題:提升《高等數學》課堂教學吸引力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單位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歐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