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與健康是高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新課標下,如何上好高中體育與健康課,追求高中體育課堂的有效發展是擺在每一位體育教師面前的首要問題。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發展
一、提升思想業務素質——有效教學實施的前提
實踐表明,教師思想業務素質的高低對教學質量有著重大影
響。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教學,要求教師轉變自身教學觀念,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著力在體育教學中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對于教師個人而言,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熱愛自己的體育教學工作。對于每一節體育課,教者都應認真備課、上課,及時反思小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對于學校而言,要定期組織廣大體育教師進行思想與業務的培訓與學習,學期結束,對學生體育的達標情況進行考核,具體的達標情況與教者的實績獎懲進行掛鉤。
二、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有效教學實施的關鍵
1.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靈魂。聽課發現,在有些體育課中,由于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較為籠統,隨意性較大,導致學生對教學要求模糊不清,一堂課學下來不知道自己學了些什
么。因此,教者在進行體育課堂教學前應能根據體育新課程的各個領域目標、研究水平目標,制訂出學年、學期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形成科學合理的“目標群”。在具體教學時,要做到隨時檢查教學活動是否與目標和諧一致,通過師生間的雙向信息交流反饋,協調教與學的矛盾關系,矯正與目標的偏差,從而保證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具體的目標來進行。
2.選擇靈活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運用何種教學方法,都應落腳于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反之,如果方法運用不當,則會使教學變得乏味,使信息流通的渠道受阻。因此,作為教者,應能不斷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能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對象群體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如,對那些不善于表達、喜靜的學生適宜用發現法、自學法進行教學,而對那些好動、愛說的學生,在分組教學時應注意將其搭配區分。同時,在新課開始時,教者還可通過開展一些有趣的游戲練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增加適當的模仿動作與表情手勢,充滿活力的語言去感染、鼓勵、吸引學生。
3.精心安排內容
新課標下的高中體育沒有給教者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這就為教者自由選擇教學內容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安排的教學內容要適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有利于目標實現,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因此,在確定具體教學內容前,教者應深入到學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態度、個性心理特征、實踐能力等,真正選擇一些學生喜愛,適合學生學習的、有具體實效的內容。
例如,特級教師王仲生在教學“前滾翻”一課內容時,在新授課前加入了做“看天”和“看誰坐得快”的游戲,初看這是很普通的游戲,殊不知這兩個游戲中隱含了前滾翻的動作要領(低頭、團身),對于教學目標的完成起著較好的鋪墊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力量素質,可有機增加單、雙手投實心球的練習內容。
4.教學評價要科學
《全日制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考核評定成績的方法,主要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觀察、測驗,并參考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間相互評價的意見,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實踐表明,科學有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具有點撥導向、釋疑解惑、激勵表揚等功能,是檢驗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之
一。隨著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發展,體育教學應該更加突出知識與能力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注重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著力運用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與自我評價等多元評價方
式,檢查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學習成果,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三、加強教學硬件建設——有效教學實施的后盾
實踐表明,上好一節體育課,并不僅由學生和老師所決定,它需要各方面之間進行協調配合,要求場地器材等教學硬件能盡量滿足教學。高中體育實踐課包括隊列隊形,基本體操,跑、跳、投技巧,支撐跳躍,單、雙杠,民族傳統體育,籃球及韻律體操和舞蹈等。其中的許多教學內容,如果沒有充分的場地和器材,是很難上好體育課的。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學場地器材的建設,支持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體育教師也應積極開動腦筋,因地制宜,要根據現有條件,充分利用好場地器材,可自制自編一些體育課,盡可能地把課上好。
總之,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高中體育老師應不斷地改革教學方法,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技術。唯有如此,才能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促進高中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
[2]汪曉贊,季瀏.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改革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鐘啟泉.有效教學的理念[N].中國教育報,20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