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這門科學研究的是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的規律,與人們
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研究領域涉及農業、工業、畜牧業及醫學等方面,人們已經深刻認識到生物學在社會生產發展中有著
非常重要的位置。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指出,生物教學要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加強生物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創設有效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一、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生物這門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貼近,是學生的生物學
知識來源之一,教師應抓住生物課的生活性,創設學習情境,將生活的舞臺引入生物課堂。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和事件以及學生的親身經歷,與生物相關的農業生產問題、社會熱點問題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材料,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生活中具體的事例和問題創設生
物課堂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生物學的角度和方法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生產及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等方面的問題。
二、創設生動化的情境
高中生物有部分內容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材上的描述比較抽象,教師通過語言也很難完全表達清楚生理過程和物質的結構,所以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非常有必要。教師要通過創設生動、形象、感性、具體的情境,加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感性認識,并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在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同時,超越學生的經驗和閱歷,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比如在學習
DNA分子的結構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在課上向學生展示DNA
的雙螺旋結構,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比單純用語言描繪晦澀難懂的堿基互補配對的原則和堿基的計算,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原本抽象的知識也就變得具體可感了。
三、創設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夠很好地培養起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興趣,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展開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教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選擇設置幾個緊扣教材、難度適合,又有一定探索性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讓學生自己通過材料的查找和與他人的討論,思考出問題的答案,教師再最后總結評價,發揮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在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創設合理的情境可以將難以記憶和理解的名詞概念和現象,以生動、熟悉的情境展現在學生面前,在情境中掌握知識,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 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