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在新課程的推動下,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轉變成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探索。主要提出了幾點優化課堂數學教學的幾點
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策略
一、教師由主體轉為主導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直扮演著主角,是灌輸知識的權威人,在教師的課堂主體地位下,學生的學習完全處于被動地位。然而,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我們要將課堂主體地位交給學生,教師則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組織與引導,而成了課堂主人的學生則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新課程要求,要嚴格遵守教學目標,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創設生動的課堂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應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教師可以搜集生活中各種有趣的現象來用數學知識解釋,以此來培
養學生主動對自己喜歡的事物、現象進行探究的習慣。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紅木樹引出許多數學概念,如同心圓、同心圓柱、平行線、概率、螺線以及比等,引導學生產生“大自然也懂數學”這一感覺,從而更加愿意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來進行自主探究。
二、引導學生樹立新的學習觀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傳統的學習觀已不能滿足當前的學習需要,所以數學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學生新的學習觀。長期以來的教學模式致使學生的學習觀停留在單純的掌握數學知識,牢記數學概念,多做題以提高數學成績這個層面。而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則要求數學教學要與生活貼近,使數學理
論能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可以學以致用,并且還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等與具體的實踐互動結合在一起。總的來說,新課程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目標就是讓數學教學更加生活化。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將所學知識點與實
際生活聯系起來,或學會擅長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且還能夠靈活地使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就會逐漸形成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通過現實生活來領略學習數學的價值。從另一方面來講,學習數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分析能力、說明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具有雙向作用,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能力。
三、引導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探究
教師在進行課堂引導的時候,要鼓勵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然后在此形式下進行探究。每個小組由不同基礎的學生組成,通過明確的分工來進行合作與互助,繼而形成團隊意識,最終的小組評價以團隊的成績為基準。小組合作式的探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有利于每個學生在知識以及思維能力上互補,還有利于提高整體的認知水平,最終促進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進行思考與探究,潛在的智慧能夠被有效激發出來,從而形成一股強大的集體力量,學生之間互相鼓勵,共同分享經驗與成果;在積極主動的集體合作中,學生通過與組員的交涉,可以彌補許多自己原本不了解的知識,小組合作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從而更加全面地完善了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為了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數學的教學方法應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通過數學教師的共同努力,相
信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友.新課程下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王勤.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嘗試[J].科教文匯,2008(07).
(作者單位 甘肅省臨洮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