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小組教學,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究,自己得出結論,然后教師加以點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遠比教師“滿堂灌”要牢固得多。結合高中歷史的特點,結合本地區、本學校學生的自身特點,我認為,在新模式下,高中歷史的新授課應該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一、復習反饋
首先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將前面學過的知識(主要是上一節課學的內容)進行復習反饋。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為歷史課的最大特點就是記憶,而復習反饋能讓教師很好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反饋可分兩種形式:(1)答案簡短的問題,可讓每組一個學生到黑板上板書展示,然后讓各組學生互評得分,給優勝小組加分,以此來鼓勵學生。(2)答案較長的問題,可以找每組學生站起來回答,然后由其他同學點評、補充。同樣,也是根據答題情況給各小組打分,鼓勵優勝小組,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集體榮譽感。這里我認為必須點幾名學生,不能由小組推選,只有這樣才能激勵、督促所有的學生課下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才能達到人人過關的目的。
二、導入新課
由于歷史知識有前后聯系、互為因果的特點,因此,導入新課可以由剛剛進行復習反饋的知識導入,也可以由一些學生熟悉的重大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導入。
三、展示學習目標
用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同時結合這一課中的黑體子目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學生有初中歷史的基礎,這樣很容易對高中歷史新授課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一個整體印象,接下來
的學習就相對容易一些。
四、學生自主探究
讓學生自讀課文,填寫學案熟悉本課內容,學生看書的同時,教師在黑板上將本課要點板書出來,同時設計幾個分析比較的題目(這一環節也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學生填完學案、熟悉課本知識后,讓學生依照黑板上的要點在課本上標識、歸納,對于相關內容和題目,各小組展開討論。
五、展示成果
討論、標識完畢后,分小組分子目讓學生(各小組可以推薦口才好的學生或者由小組長指定某位學生)到講臺上向全班同學明
確,將討論的有關題目的答案向全班同學講解,這時,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進行補充、辯論,最后由教師點評后學生整理答案。
六、練習鞏固
做部分練習題,達到“堂堂清”的目的。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先自主做題,不懂的可以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分小組展示答案,同樣,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發表不同見解,教師可對疑難之處予以解釋、明確答案,最后由學生整理出來。我認為,對于一些結論性的知識或一些問題的答案,必須讓學生進行整理,形成資料,以備以后復習時查閱。
(作者單位 北京市立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