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語文課改實驗中,不少教師遇到了以下困惑:現行語文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這種學習方式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進度慢,所以,有時教師不得不盡量少講課讓學生提問題,并且還是教師自己事先設計好問題讓學生去討論比較。如果長期都是教師事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去展開討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一種惰性和依賴性,個人備課時間不足與新課程空間自由度大、配套資源相對不足與教材內容開放性矛盾,高考與新課程改革銜接不易把握。對策:改變備課方式、有效組織課堂討論、加強教師自身素養、擴展教師知識儲備量,從而提高教師教育科研能力。
關鍵詞:課改;困惑;應對;策略
新課標的制定,新教材的推行,如一縷春風,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歷史上最為深刻的變革,既使教師感受到了教育的希望,同時也使教師感到迷茫、尷尬。在中學語文課改實驗中,不少教師感到困惑,概括起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課改的困惑
1.“自主、合作、探究”。是現行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的學生學習方式,但這種學習方式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進度慢,所以有時教師不得不盡量少講課讓學生提問題,并且還是教師自己事先設計好問題讓學生去討論比較,這樣雖然可以使學生直奔教材的重難點,雖然解決了主要問題,節省了許多時間,但是老采用這種方法,用新課標的精神去衡量總覺有些不妥。如果長期都是教師事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去展開討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一種惰性和依賴性,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就得不到培養。
2.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問題容易,而要讓學生靜心閱讀,潛心感知教材就很難。新課改的課堂教學,學生熱烈討論的場面比比皆是。課堂討論雖然活躍了課堂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但是,教師難免碰到以下困惑:課堂上的討論雖然十分熱烈頻繁,可學生自己個體靜心閱讀,只是蜻蜓點水。如果這種現象長期出現下去,至少會導致兩種不好的結果:一是學生靜思默想習慣和實際閱讀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和提高;二是可能容易使學生養成一種虛華浮躁、夸夸其談的不良習慣。
3.教師個人備課時間明顯不足與新課程空間自由度大的矛盾尤為突出。新課程改革實驗中,學校和教師在教學中雖然有了更多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間,但正是由于課堂教學開放度的提高,要求教師的知識空間更寬泛,以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既要繼承自己以往好的教學方式,又要及時轉變觀念,實施新的教學方式。如此之快的知識加能力的轉型,如此之高的方法加技術的要求,需要教師在備課上投入的時間更多,精力更多,而大多數中學語文教師每周的課務量有12節,每天至少備出一個適合該班學生實際情況新教案,任兩個教學班,每個班45~50人左右,作業尤其是作文批改占去了大量的時間,這樣要開展校本教研更是困難重重,很難有時間保證教師再進行教育科研。
4.學校配套資源的相對不足與教材內容的開放性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新教材內容具有綜合性、現代性、開放性和靈活性等特點,教師要上好這樣的課,除了必須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必須有大量配套的教參、教具、學具和音像資料等,最好還要有與之相應的社區教育資源,但這些資源相對短缺,這就使得教師必須在教學資源和資料的尋找、開發、制作、使用等方面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影響了新課程的順利實施。
5.新課程對學生課堂學習的容量減少了。課外閱讀的容量增加了,加之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現行高考指揮棒怎么改變,沒有明確的規定,使得教師的教學與高考之間的銜接產生了裂痕,大部分教師是摸著石頭過河,有部分教師仍在穿新鞋走老路,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順利施行。
二、對策
1.教師備課時可從課文本身和學生的理解出發設計好若干問題,但不要急于在學生整體感知教材之前就把問題拋給學生。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又可以解決老師認為比較重要的問題。
2.課堂討論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那些單憑學生自我思考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而采取的一種方式。它的進行應建立在學生自我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礎之上。所以,課堂上的主要時間教師要盡量留給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當學生有問題而自己不能解決的時候,再讓學生討論解決。但不是什么問題都要有個結果,存疑也可以,因為過程有時比結果更重要。
3.訂閱幾種語文雜志,如《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報》《作文成功之路》等,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多聽課,多學習別人的長處,經常反思,撰寫教后札記、教學隨筆、學案與論文等,以提高教師個人素質,并理論聯系實際,多實踐,不斷改進方法。
4.有條件的教師,應經常到網上去搜集有關教學資源,以備使用,還應購買一些書籍,包括各個學科的,給自己“充電”,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
5.做教學的“有心人”,平常多研究高考試題,多研究教材,多研究學生,讓自己的教學不斷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課改與困惑是一對孿生兄弟。課改實施的同時困惑也隨之而來。我們只有在改革中去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推陳出新,我們的困惑就會少些,我們課改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增。
(作者單位 貴州省都勻經濟開發區洛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