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語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但是,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師究竟如何使用好多媒體資源,揚長避短,值得廣大教師思考。
關鍵詞:多媒體;英語教學;新課程;多媒體資源的利用
新課標提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強調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及現代化科技的飛速發展,教學手段的科技含量日益增
大,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一支粉筆馳騁課堂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了。恰如其分地運用現代化
教育教學手段,將多媒體運用于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標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靈活運用多媒體,合理整合傳統課堂教學與多媒體資源,加以實現和優化,使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就能給課堂教學注
入新的活力,從而獲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活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習興趣”一直是新課程改革教學中廣大教師面臨的一個問題。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與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啟迪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首先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的靈活使用不但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而且能使英語課堂充滿生機。
二、活用多媒體,調動視、聽、說等多種感官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能使學生的視野變
得更加開闊,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限度地激發,語言的運用、接受、表述能力得以調動,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使其獲得學習成功后愉悅的精神感受。隨著各種教學設施日趨完善,電腦、投影儀、電視、DVD、錄像機等相繼進入課堂。這些教學設施利用直觀的手段,比言語描述更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模塊1“Unit 4,Earthquakes”這一單元時,就不失時機地加入了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4.14地震等那些令人震撼的視頻和圖片資料以及1998年夏我國長江流域發生的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災害,2009年9月以來的西部干旱、沙漠擴展、臺風等視頻和圖片,還有2004年12月印尼以及東南亞所發生的地震和海嘯的視頻和圖片資料,通過
視頻和畫面向學生展示了我們目前的“地球狀況”,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威脅。同時趁熱打鐵,播放幾段英文原聲有關地球污染和自然災害的視頻畫面,隨后讓學生用英語討論,為何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會頻遭如此眾多自然災害的侵襲?面對自然災害我們人類該做些什么?稍復雜有難度的問題學生竟也能一一總結回答出來。筆者在課件設計中,還加入了從網上下載的“拯救地球”的宣傳照,一幅是“這是一個脆弱的地球”,另一幅是“地球不能克隆,家園只有一個”,還有一幅是以沙漠為背景的“手拉手”,這些圖畫切入主題、生動形象,啟示學生行動起來,人類應共同拯救地
球——我們的家園。通過這一堂多媒體教學課,打造了一個高效課堂,學生掌握了所學的英語知識,開闊了視野,而且思想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三、活用多媒體,擴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高密度”和“快節奏”是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率的一方面體現。“高密度”表現在“學生外語實踐的量大、面寬”。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是“快節奏”的要求。為了貯存大量信息,創設更多情境,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一種輕松、愉快、適度緊張的課堂氣氛,應該重視多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課堂教學的復習(revision)、呈現(presentation)、操練(drill)、自由交際(free communication)等工作都可靠靈活運用多媒體來做好,要使多媒體所提供的圖象、影片、提示語和背景音樂等能充分發揮作用。在江西全省使用的本套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容量大,內容多,詞匯量大,課文難,語法細,然而每個模塊都有其限定的教學時間,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挑戰。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應該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自己的習慣、特長,客觀選擇、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選取交互性強的課件制作軟件,盡量彈性處理和整合新教材中的內容,增
刪、縮放,突出重點,巧破難點,做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制作的課件要能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在最大范圍內隨意調用,發揮網絡教
學手段的實用性、靈活性,以便從根本上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但在英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資源有其利必有其弊,所以我們
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避免使用多媒體的弊端。
參考文獻:
[1]高原.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技術,2006(14):114.
[2]鄧小斐.多媒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06(8):30-31.
(作者單位 江西省興國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