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與發展,目前高職體育教學已逐漸形成相當
完善和豐富的理論體系。然而囿于傳統體育教學長期的痼疾和弊端,在實踐探索上我們現行高職體育教學還有待發展和提升。這就要求一線高職體育教師必須仔細分析高職學生的體質狀況、情感因
素和實際認識規律。審視當前高職體育教學,仍存在有待革新的死角,諸如學校師資投入的貧乏,應試教育思想對體育教學的忽視,教學內容呆板和方式老套,評價方式消極被動等現象。鑒于此,筆者特從教學實踐出發,一一提出應對策略,先陳述如下:
一、注重理念革新,體育需要可持續發展
新課程理念要求體育教學首先要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則,要堅持發展學生技能為目的,還原體育教學中學生主人翁的地位,努力摒棄傳統的只注重“三基”而不顧學生個體情況的應試性教育,轉而注重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鍛煉身體等健康素質水平的提高,讓大家在掌握技能之余能健康發展,快樂成長。
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幫學生參照自身的身體狀況設定拔
高性的學習目標,并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為大家樹立終身運動的意識。隨著體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傳統的高職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已無法滿足學生身體發展和意志鍛煉的需要,這就要求
一線體育教師必須更新理念與時俱進,樹立新型的高職體育教學
觀,用現代體育的精神和理念來指導體育教學活動,在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以豐富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
精湛的教育技能和崇高的敬業精神來博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進而“親其師而信其道”,讓學生緊跟我們的步伐,提升自身能力。
二、整合體育資源,壯大高職體育軟硬實力
我們改善體育教學除了要培養一線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要提升其教育教學能力,諸如創設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研究教學目標、指導實施教學計劃、組織教學活動、整合教學資源等,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切實加強對學生體育能力的提升和培養。另外,我們還要注重體育教師知識結構的擴充和體育技能的提升和再
建。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要做好規劃,合理調整師資結構,諸如人數、年齡和男女教師比例等都要合情合理,要著眼于體育教學的長遠發展;其次要鼓勵體育教師在職進修,可以通過請名師和專家進校指導和講學
的方式,鼓勵青年教師大膽進行公平競爭;最后,要培養骨干教師,我們要有計劃、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建設體育學術梯隊和骨干教師力量,而不能寄希望于自然盲目發展來定型。這就要求我們務必預設出選拔條件、質量要求及培養規劃,然后物色一批技術過硬、素質好、潛力大的,在教學活動和運動訓練中作出貢獻的青年教師作為骨干教師重點培養對象和學術帶頭人,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站
在一定的高度要求自己,完善自我,爭取為體育教學作出貢獻。
三、參照職業特點,量身打造合理教學內容
高職學校本身具有鮮明的“職業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以適應社會發展為核心,以就業導向為中心,保障學生德、智、體、技的全面發展與提高。因此,高職體育教學也務必與學生的職業特點相結合,為學生量身打造符合其發展規律的教學內容,以便于為學生在將來的職業發展中獲得健康的體魄和長足的發展。
如專業與站立有關的同學對下肢的耐力,平衡力與曲、伸肌的協調要求相對較高。可以選擇競走、跑跳和體操等側重練習;需要經常外出的專業的學生未來工作地域范圍廣、勞動強度較大,對耐力和體力要求較高,可以選擇有氧耐力和定向運動等項目來加強訓練。如此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不但可以增強學生體質,還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將
這種習慣保持終生并從中獲得快樂與健康。
四、完善評價體系,激發潛能,發展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發展體育興趣,一線教師必須要重
視他們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重構和完善體育教學的評價方式
和方法。體育教學中,課堂評價必須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與進步。另外,我們還要將評價作為整個評價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以其作為監督和改進教學方法和評價工作的重要手段。
高職體育評價涵蓋對體育運動的態度、健康測驗、健康知識和概念、健康技能的應用等方面,筆者建議尤其針對態度部分給予最大的權重。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單純地將體力測定成績作為判定學生體育成績的唯一標準,而只作為大家了解自我體力發展水平的參考。我們要重視綜合評價學生的體育訓練狀況,引導單一評價方式逐漸向多元評價方式轉變,拒絕片面追求對體育知識和運動
技能本身的評價,而要注重對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
洋洋千言,其衷可鑒,以上是筆者在高職體育教學實踐中對新課改的踐行心得。總而言之,高職體育教學一定要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和自身與社會發展的雙重需求,要與強身健體的最低教學目
標和健康生活、快樂工作的終身體育目標相適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突破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束縛,豐富和完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與研究實踐,以真正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為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