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特別是2011版體育新課標的實施,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改變其與新課標內涵相違背的現狀,深刻認識傳統運動會的弊端,轉變舊的運動會指導思想、組織形式等,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是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學校體育運動會;發展方向;運動參與
一、傳統校運會的現狀和弊端
學校體育運動會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體
育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不僅能促進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而且對學校的德育工作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但是,以往的學校體育運動會,多數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設置的項目千篇一律,呆板守舊,與中學教學內容和目標相脫節,不能反映體育教學的效果,對體育教學沒有真正起到促進和提高的作用。而且參加人數少,大多數運動員是體育特長生,學生的參與率低,教師就更少了,這違背了“運動參與”領域的原則,不利于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對此,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學校運動會的重要地位,并結合實際,努力開拓創新,努力探求新的學校運動會模式,為推進學校體育工作,落實全面素質教育服務。
二、更新觀念辦新型校運會
1.更新觀念,改變指導思想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深化改革,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
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運動會,必須要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新
課標的理念全面進行改革。以往的指導思想重競技,現在則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全面育人為出發點和歸宿,把其中“重能力、多參與、共娛樂、促健康”作為改革主旋律,淡化競技性,重視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把素質教育的要求貫穿于“體育運動會”的全過程。運動會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參加運動的情緒高漲,在體育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感受體育帶來的快樂。
2.具體發展方向
(1)面向全體,以人為本
學校體育運動會強調大眾的參與性和娛樂性,傳統的運動會
大多數學生是旁觀者,缺乏共同的參與性和集體性。為了使大多數學生乃至全體教師和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運動會,應盡量設計一些
比較簡單、容易操作并且參與人數較多的集體項目。如,拔河、定點限時投籃、迎面接力、跳長繩、滾鐵環、胯下傳球接力等。通過這些項目,不僅能為全體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會提供機會,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2)體育運動會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
體育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載體,校運會是對課程改
革的檢驗和提高。校運會內容可以結合體育教學內容來設置,如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還可以設置體質測試項目,如平衡能力測試、柔韌性測試等,使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得以提高。無論是校運會項目還是課堂教學內容,其目的和宗旨就是要培養學生
的體育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3.勇于創新,辦出特色
在項目設置方面,我們力求創新。教師可以從學生創編中征集一些比賽項目,引入大多數學生樂于參與的項目,如踩氣球、畫圖像、踢毽球、推鐵環、定點投籃、足球射門、踢毽子、跳長短繩等趣味項目,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使運動會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運動會。還可多設置一些體育游戲項目,如投鏢、搬運(球)接力等。當然,引進這些新興運動項目不能盲目,不能為了求新鮮、趕時髦,一哄而上,也要根據學校的條件、教師的能力、學生的興趣適量選擇,辦出自己的特色。
學校體育運動會的改革是新課程改革后的必然趨勢,學校運
動會的辦會理念和組織形式的全面改革勢在必行。只有進行運動會項目的更新才能使體育教學與運動會緊密地結合起來,才有利
于促進教學工作,檢查教學效果。只有新型的校運會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對體育教學工作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辦好新時代的校運會。
參考文獻:
[1]邢樹強.新世紀學校運動會的改革.體育文化導刊,2002.
[2]周廣,王守釣.論新時期學校運動會的創新.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03).
[3]黃青云,黃艷梅.普通高校運動會的現狀及改革方向.科教文匯,2006.
[4]晁恒.芻議中學體育運動會改革.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2).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