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提問式教學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問題難度適中,提問時留足回答時間,提問應“因材施教”,提問過程慎用提示,提問不要偏離目標,多種教學方式交互使用。
關鍵詞:享受課堂;提問式教學;難度適中;因材施教;交互式教學
高中政治課具有一定的理論性、思想性、抽象性,而高中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是很強。雖然在新課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課體現了一定的時代性、實踐性、生活性和開放性,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感覺到這門課程難教、教得苦,學生也覺得這門課程難學、學得累。很顯然師生對政治教學這樣的感受意味著政治教學的低效率。
很多教師一直在思索如何使枯燥的高中政治課堂上得高效,有魅力??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就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為學生創造更多有益的話題,使學生參與教學,享受課堂。
季米良捷夫曾說過:“教師不是傳聲筒,把書本的知識傳達出來;也不是照相機,把現實復寫下來,而是藝術家和創造者?!贬槍υ瓉碚谓虒W中的填鴨式教學,不少教師認為要注重師生互動。為此,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了提問式的教學方法來達到師生的互
動,并樂在其中。
在政治課堂上,運用提問式教學確實可以引發師生語言甚至心靈上的互動;但是我覺得提問式教學卻不一定能提高高中政治
教學的效率。那么,如何正確運用提問式教學來提高教學的效率
呢?我想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問題難度適中
認知心理學家威林厄姆說過: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如果能成功,人們還是愿意動動腦子
的。所以,我們要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能太難。假如你提出的問題全班沒有一個學生能提供正確答案,也就沒有一個學生能獲得成功思考后的喜悅,這不可能引發學生與你的互動,更達不到提高政治課堂效率的目的,這是在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教師在實施提問式教學時也要避免使提問的難度走向另一極端。問題的答案并不能帶來學生的喜悅,學生的喜悅是在通過思考得到答案的過程中獲得的。在政治課上,你提出了一個問題,提問還沒敘述完,全班同學都給出了答案,而且答案都是正確的。在這個過程中,是有師生互動的,但能提高課堂效率嗎?我想,這種問題問多了,學生可能連回答的興趣都沒有了。
二、留足學生思維時間
大腦思考圖表
環境 → 工作記憶
(意識和思考區域)
↓↑
長期記憶
(事實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
這是一張大腦思考圖表,環境是待解決的問題;工作記憶是意識和思考,它保存你在思考的問題或事情,從長期記憶的知識倉庫中調用知識并作出思考;長期記憶是儲存事實性知識的倉庫。
在政治課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問題難度適中,你要給學生時
間。在這段時間里,提問進入學生的工作記憶區域,學生運用這個區域保存、思考你的提問;學生的工作記憶在理解了提問之后,向長期記憶索要能解決問題的知識。
所以,我覺得你知道這個過程后就不會再出現先讓學生起立,然后提問,立即要求學生回答這種現象了。你就會先提出問題,給足學生時間思考,最后讓學生起立回答。
三、提問應“因材施教”
從上面師生提問—回答的圖表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是通過工作記憶中的意識和思考,運用長期記憶中的事實性知識來解答你
所提出的問題。那么,學生在努力思考后為什么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呢?我想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你的提問學生不能理解或者提問本身有問題;另一種是憑借學生存儲的知識不能回答你提出的
問題。
我們傳授的是政治學科知識,考查的也是政治學科知識,不要為了某些原因而在問題本身上對學生的正確回答設置一些障礙。
對于第一種情況,我們在設計提問的時候要充分評估學生的
理解能力,不要設計提問本身讓人費解的問題;要控制提問及背景材料的文字量、表意量,試想學生面對著冗長的提問材料和多層意思的提問,他會產生怎樣的心理。我想他會很浮躁,以至于放棄回答,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江蘇這幾年政治高考題目設置精練的原因
之一吧。
第二種情況的解決對于我們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備課設計提問時,一個問題的設計,你要考慮: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知識,學生會考慮到哪些知識,學生回答你這個問題的知識在學生的長期記憶中是否存在等等。因此,我們對于問題的設計必須從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實際出發。
四、提問過程慎用提示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會不斷地提醒,這是經常出現的情況,也是被一些教師所認可的。但是這種情況對于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交流互動、提高課堂效率,并沒有好處。
每一個學生的言行都希望被他人認可,哪怕是對一個具體的政治問題的回答也不例外。過多的提醒會使難度適中的提問變得極其簡單,會使學生的真知灼見變成千篇一律的答案。學生得不到你的肯定,享受不到成功思考過程的快樂,學生對你的提問會失去興趣,當然也會導致你這節課乃至以后課堂的失敗。
適當的提醒能激發學生思維,使他們以此為跳板,獲得成功思考的快樂;但是過多的提醒卻會扼殺學生可能原本應有的思維。
因此,我覺得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提問式教學中,我們要慎用提示。
五、提問不要偏離目標
我們高中政治教師在授課中要實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更要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提問式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和技能、培養持久興趣、美好的情感以及健康的心理,這些都涵蓋于“三維目標”之中。提問式教學是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目標的一種工具、方法——提問促
成、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每一堂課都有要實現的教學目標,課堂提問則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形式,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
課堂提問的成功與否,而衡量教師的問題是否提得好,就要看是否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因此,我們高中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教學目標來指引、導航課堂提問。
六、切忌滿堂灌式的提問
采用提問式教學時,有些高中政治教師可能有這樣的感受:剛開始,老師提問,學生很有激情,踴躍回答,答案質量很高;過了一段時間,情況發生了變化,學生開始對老師的提問反應遲緩甚至躲避,即使有個別學生堅持回答,但是答案質量遠不如前。同樣的問題難度,同樣時髦的問題背景材料,也是同樣容易理解的提問,為什么在教學效果上前后會大相徑庭呢?
原因之一是教學方式太單一。我們都知道重復性的動作會讓人無趣,喪失激情,甚至產生厭惡感。因此,我們高中政治教師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上應該采用一種以上的教學方式,多種教學方式交替使用最佳,可以講授式教學,提問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甚至表演式(情境再現)教學等等。
原因之二是學生思維疲勞。試想:45分鐘的提問式教學方式,除去你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時間,學生的思考時間至少要25分
鐘,有的甚至更長,這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思維疲勞。在思維疲勞的狀態下,學生思維速度減緩,思維質量下降,最后導致學生思維懈怠甚至放棄思考。
提問式教學要注意的事項還很多,我們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總結、實踐,去正確地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來完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實現教學的多層目標。
(作者單位 江蘇省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