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進行中,任務型教學法越來越發揮著其特有的教學效果,將任務型教學法引入英語課堂將會更有效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系統地對任務型英語教學法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任務型;英語;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漸漸被廣大語言學家所認可,一些外語教學實踐者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給予了認可。同時,教育部對英語課堂任務型教學提出了倡導。
一、定義
任務型英語教學法簡單地來說就是在英語課堂中,教師通過
讓學生做任務來完成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以教學任務為指導,把教學內容設定到相對應的各種任務中去,通過對學生的指導,在特定的任務背景
中,完成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和掌握,從而達到對語法等教學知識的掌握。
二、特點
一般來講課堂中任務型教學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以設
計的任務為主導,并不是單純地來完成某種語言形式上的重復。另一方面,課堂中的任務設定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真實性,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遇到的情況,并且通過親身體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對英語語言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也鍛煉了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三、任務設定中的元素
任務型英語教學法中任務具有三個要素。一是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就是說在完成某項任務時,能夠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二是任務的語言材料選擇。在設定任務時,所選擇的材料必須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具有一定的知識點,同時以實際生活情境為背景,讓學生感受到真實性,在這樣的環境中很自然地對語言進行運用,而不是局限于教材。三是任務中的各項活動的設計。任務的設計要有系統性,前后連貫,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要環環相扣,并且在每個任務中應包涵各種小的任務,形成一個任務鏈。同時,在語言的運用方面也要有邏輯性,做到輸入和輸出前后對應,逐步推進教學步驟。
四、實施步驟
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要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來完成,在“做中學,學中做”全方位提高。任務型教學法共分三個步驟。一是準備階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布置任務,學生進行思考。二是執行階段,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也可以是合作的形式對任務進行實施,每個小組準備如何報告完成任務。三是任務后階段。教師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來分析任務執行的效果,并對學生進行語言講解與操練。
任務型教學方法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有利于提高教師和學
生的創新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和綜合素
質,更加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Ellis R.Task-based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0.
[2]詹穎.任務型語言教學研究的現狀及趨勢.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
(作者單位 李穎:裝甲兵技術學院 張雪飛:空軍航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