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教材與舊教材最大的不同是課程結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其中必修由“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組成,具體由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構成,每個系列由若干模塊。這就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難
題:選修課怎么上?如果還按照必修的方法來講授教學,這有悖新課標精神,也不符合編教材的意圖,要是這樣的話就不必分必修與選修了。
“中外傳記作品選讀”是選修課的一個模塊,本文就這個模塊的教學進行嘗試探討的過程向同行匯報,以求共勉。
一、目標定位
(1)閱讀中外傳記作品,拉近與仁人志士的距離,學習傳記主人公的精神與優秀品質,思索偉人大師的成功經驗與忠告,為自己的人生規劃吸取有益的向導。(2)了解傳記的種類特點,掌握傳記作品的閱讀方法。(3)學習傳記的寫法,能寫一般的人物小傳。(4)熟記傳記主人公的重要事跡,為寫作積累素材。
二、教學思想
(1)學生為主體思想。一切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組織作用。(2)讀寫結合思想。引導學生先讀后寫,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
三、學法引導
(1)讓學生通讀教材所選的中外偉人名人傳記,了解傳記主人公事跡,分析傳主思想靈魂,做好筆記。(2)教師提供有關的文字材料及“百家講壇”的視頻,充實教材內容,擴大學生的視野。(3)就傳記主人公事跡思想感受最深的方面寫一篇文章,小組進行交流,然后推薦優秀作品全班交流學習。
四、成果展示
經過學生的閱讀分析,對不同的傳記主人公精神及人生啟迪
總結歸納如下:
杜甫:(1)歷經苦難,忠心不改。(2)憂國憂民為己任。(3)推己及人,窮年憂黎元。(4)逆境出詩人,文章憎命達。
魯迅:(1)偉人也有平和的一面,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也過著普通人的生活。(2)為了喚醒民眾,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毛澤東:(1)從小的反叛,是他走向革命的開端。(2)讀書學習,為他走向革命做了思想的準備。(3)少懷大志,成就偉業。
貝多芬:(1)掌握自己的命運,創造人生奇跡。(2)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達爾文:(1)勤奮與專心致志以及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2)多樣的興趣,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是達爾文成功的關鍵。
馬克思:(1)真正的世界偉人,不朽的世界偉人,其思想是深刻而高遠的。(2)個人的追求與大眾的利益相結合,才會有重大的意義。(3)革命的理論要與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才能顯示其價值。
(4)馬克思高瞻遠矚、居高臨下的氣魄,愛憎分明的立場,游刃有余的革命行動令人敬佩。
沈從文:不屈服于逆境,向社會學習。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艱辛可以轉化為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鍛造人堅韌的性格,激勵人追求生活的意義。
楊振寧:(1)中國文化、中國血統和西方文化的結合,孕育了他的諾貝爾獎。(2)創新比諾貝爾獎更重要。(3)名師出高徒。
蒙哥馬利:(1)挑戰自己,永不言敗。(2)堅毅與執著。
比爾蓋茨:(1)不滿足現狀是蓋茨成功的動力。(2)無窮的創新是最大的財富。(3)追求名利,不為名利所累。(4)正確對待財富的榜樣。
通過以上的總結歸納,達到了學習的目的,使學生從人生和語文學習的角度都取得收益。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中)